|
“中國現在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積佔到世界總量的50%,而建築能耗佔到中國全社會能耗總量的40%。”12月10日,中國房地産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 顧雲昌是在成都召開的“西部低碳經濟與綠色建築産業”高峰論壇上説這番話的。他認為,現在中國是世界上的房地産王國,要搞好低碳經濟發展綠色建築,不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行業協會和房地産企業的共同責任。 就在專家們在成都為推動中國西部低碳經濟發展、促進綠色建築産業進步而熱烈探討的時候,在遙遠的美人魚的故鄉——丹麥,哥本哈根氣候會議——這一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的會議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此會議的召開,標誌着中國乃至世界以低碳能源為特徵的生態經濟揚帆起航。 “西部低碳經濟與綠色建築産業”論壇的組織者&&,希望房地産行業能率先為低碳經濟渲染“綠色”。
發展綠色建築需治療四種“病症”
據統計,城市裏的碳排放,60%來源於建築維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車只佔到30%。如果沒有有效的節能導向,建築發展必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難以承受之重。 “中國現在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積佔到世界總量的一半,而建築能耗佔到中國全社會能耗總量的40%。”顧雲昌認為,當今中國發展綠色建築,需要治療四種“病症”。 一是“肥胖症”,表現為房屋設計、規劃不合理,大而無當,浪費嚴重。“最近我看了幾個盤,開發商還是很得意地給我介紹的。但是我發現他們的廳太大了,在廳裏可以開party。該小的沒有小,該大的又不大。比如説衞生間,我們有的衞生間很小,又不採光,而且功能不全,儲藏空間也太小。”“還有奢華問題。現在裝修,地上墻上都是大理石,大堂富麗堂皇,我認為這是一種誤區。住人的地方應是非常簡樸、非常簡約的,而我們現在把大量的材料、把高碳的東西都貼在墻上。” “房地産發展目標應該是減肥。”顧雲昌建議應該在緊湊上做文章,把不必要的奢華去掉,減少房屋的碳排放量。 二是小區環境的“高血脂症”,表現為硬多軟少,草多樹少。硬是地面很多,硬質的東西太多,“特別是我們現在搞大覆蓋,甚至還搞建築小品、小橋流水,這些都是硬質的東西”。而裸露的泥土少,這些對吸收二氧化碳不利。 三是“低免疫力症”,表現為建築材料,尤其是墻體不保溫,不隔熱,且很少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我們過去蓋的房子95%以上都是不節能的。這兩年國務院發布了條例,對施工到裝修都有隔熱保溫的指標,現在的計劃是2020年要全部節能65%,問題是我們現在能不能真正達到65%?” 四是“先天發育不全症”,表現為房地産市場大部分是毛坯房、期房。“大家敲敲打打,自己搞裝修,互相干擾,破壞結構,浪費了財富,最後裝出來的東西還有污染,所以這樣一種生産方式絕對不是低碳經濟,而是高碳經濟。”顧雲昌透露,目前,我國房地産市場中精裝房的比例不到20%。 “是不是降低能耗了,隔熱保溫怎麼樣,只有現房拿出來才算數,期房是沒有辦法保證的。”他覺得,“一個精裝房、一個現房,是我們將來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
“低碳”是關於未來居住方式的議題
“發展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經濟和未來發展的主旋律,也是各國"綠色復蘇"的必然抉擇。”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住宅産業化促進中心副總工程師孫克放認為,“"低碳"並不是單純的環保議題、經濟議題,更是一個關於未來居住方式的議題。” 據了解,處於國民經濟各産業鏈中游的房地産,與20多個産業相關,若推動綠色低碳戰略,不僅將拉動上游的綠色生産,也將拉動下游的綠色消費。比如可以採用大量的可再生資源、低碳技術及綠色建材産品,勢必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為我國專業結構調整和産能過剩提供一條重要途徑。 孫克放同時強調:2008年國家從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之中拿出2100個億用於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建築。“節能減排,加快建築節能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已是房地産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建築人居”的開發商,理應率先肩負此重任,把“低碳經濟,綠色建築”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發展原則。同時,構建“綠色建築”也必然是未來開發商核心競爭力之一。 對此,中國鐵建中鐵房地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仕岩&&,發展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經濟和未來發展的主旋律,在建築物越來越成為城市碳排放“大頭”之際,發展低碳、綠色建築勢在必行。 “低碳經濟時代,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的房地産行業,理應將低碳經濟模式作為房地産行業發展的指導方向,從而為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吳仕岩説,在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全面倡導低碳經濟理念的環境下,綠色建築更應該成為房地産産業發展的重要設定方向。
“實現綠色建築,要實現三大跨越”
論壇上,有關專家學者對如何發展低碳經濟和綠色建築産業積極建議獻策。 “針對先天發育不全的症狀,在娘肚子裏面胎兒要加強營養,誕生出來就是健康的産品,再加上我們後天的調養,高血脂沒有了,肥胖症減少了,我想房地産發展必然會沿着低碳的、綠色的方向發展。”顧雲昌説。 “中國要實現綠色建築,要實現三大跨越。”孫克放具體解釋説,這三大跨越是:中國的住宅必須要達到低能耗,其中包括教育建築;中國的商業住宅一定要告別毛坯房,實現全部裝修;中國的住宅必須實現工業的集成裝配。 “我們談低碳也好,談綠色也好,不是為了低碳而低碳,也不是為了綠色而綠色。”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劉燕輝指出,“健康住宅理念的提出就是為了建好房子,建低碳的房子和綠色的房子。在健康住宅這個研究方向上,應該説是我國和國際先進水平的一個接近點和突破點。” “在每一個城市作品中,我們都要體現對綠色建築的探索和理念。”吳仕岩&&,中國鐵建願為綠色建築的産業發展方向“鼓與呼”,並在項目運作的過程中積極實踐,承擔企業應負的社會責任。 會上,中國鐵建中鐵地産成都公司總經理李興龍,從孫克放手中接過“2009年全國人居經典建築規劃綜合大獎”獎狀,該公司在成都的首個房地産項目——龍泉驛的規劃設計因充分體現了“綠色人居”的理念而獲此項殊榮。 “龍泉驛的選址條件是綠色生態的、適合居住和生活的,是一個具備可持續發展條件的多元複合中心。在日後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會努力將建築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以內。”李興龍在獲獎感言中稱。他還宣布,將把龍泉驛項目向國家住宅工程中心正式申請國家健康住宅。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低碳,英文lowcarbon,即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意思。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産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低碳建築,是指在建築材料與設備製造、施工建造和建築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學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築已漸成國際建築界主流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