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預期需要管理
    2009-12-10    作者:黃湘源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經濟學家有點窘。他們在上半年央行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防通脹”,由於在正式發布的會議公報中被悄悄抹掉而顯得名不正言不順。指望在這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將提出的“反通脹”主題,結果卻連提也沒被提起。
  儘管CPI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一次也未能為通脹預期提供證據,但是,這並沒有妨礙經濟學家們強調了一年的通脹預期。那麼,究竟是經濟學家看走了眼,還是通脹預期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
  不巧的是全球金融危機和隨之而來的需求衰退,不僅打擊了山姆大叔一向大大咧咧的消費熱情,而且也使得中國的4萬億投資沒有振興起消費。有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全年預計達到12萬億的消費中,大約一半左右是房地産買賣。換言之,儘管不斷有消息説,糧油産品漲價,大蒜、辣椒漲價,但是,正如清華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所説:“這不是一個全局性的、物價全面上漲的趨勢,只是局部上漲的壓力。”在他看來,今年大部分新增貨幣存量主要不是表現在對消費品的增加,所以狹義的通脹壓力不是很大,狹義通脹並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社科院近日發布的2010年《經濟藍皮書》預測,2010年我國經濟也不會出現明顯通脹,CPI漲幅在3%以內。
  為什麼明明還沒有發現通脹,卻非要拿通脹預期説事?要弄懂這裡面的奧秘還真有點難。不過,如果你對股評有所了解,事情也就簡單得多。君不見那些預言股市的所謂成功人士,其預言成功的訣竅不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麼?如果説空,那就不顧一切地堅持看空,哪怕股指一路上升到6000點,也要堅定不移地判定它非跌回1800點不可。倘若有朝一日果然重見1800點,豈不也就證明了他的先見之明?
  不知道經濟學史上是不是也有所謂成功預測了通脹預期的人士,但是,大家所熟知的格林斯潘或許不失為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格林斯潘在連任幾屆美聯儲主席期間,所做的一切就是圍繞通脹預期連續不停地加息或減息。人們也許並沒有真的看到通脹,有時反而還看到了通縮。後來所發生的金融危機,被發現與格林斯潘在任期後期的某些錯誤決策有關,但是,格老與“影子通脹”作戰的唐吉德珂式的本事,卻至今還在成為他的學生的行為楷模。
  其實,對於當前正在為實現復蘇而努力奮鬥的全球經濟來説,真正需要害怕的不是通脹而是通縮。央行前顧問李揚在一個經濟論壇上&&,大家不要把物價上升看成是洪水猛獸;對於一個正常運行的經濟來説,物價應當是正的,應該歡迎並且接受可持續的物價上漲。
  前不久,山東的大蒜減産,導致價格暴漲;廣西的香蕉增産,導致價格暴跌。在商品市場來説,這樣的事情應該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把它同通脹預期挂起鉤來,投機資本就有了介入炒作的理由。房地産市場的泡沫,不也就是這樣而被推高的麼?
  由於現在資産市場的價格偏高,不久前人民銀行發布的報告中稱,它將注意“更長期及廣泛意義上的”整體價格水平穩定,而不僅僅是近期的居民消費價格通脹。這被經濟學家解讀為央行將密切關注資産價格,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新動向。事實上,所謂的資産價格泡沫比通脹預期更不可捉摸。拿資産價格概念偷換為通脹預期的概念,意味着有關的政策“微調”將有可能帶有更加不可捉摸的可變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雖然沒有提出“防通脹”、“反通脹”,但是,卻提到“管理通脹預期”。有人認為這意味着為通脹預期正名,其實不然。在筆者看來,這恰恰説明了沒有根據地隨便發布通脹預期的亂象需要管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某些經濟學家刻意散佈沒有根據的通脹預言,無非是意在迫使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經濟復蘇立足未穩的時候就過早退出。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像末日預言一樣攪亂人心的所謂通脹預期,決不能不加管理。

  相關稿件
[網評]通脹憂慮難解 2009-12-10
大批農産品齊漲價是否為通脹預期? 2009-12-10
10月份近9萬億新增貸款不會引致通脹 2009-12-08
通脹前兆,還是商家“陰謀”? 2009-12-07
明年不會發生通脹 居民收入增長緩慢 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