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大國博弈決定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走向
    2009-12-07    作者:梁國勇(聯合國貿發組織經濟事務官員)    來源:經濟參考報
    “哥本哈根”將引領世界向何處去?氣候變化峰會倒計時,一場全球博弈的大戲也拉開帷幕。這場處于“現在進行時”的博弈預示著哥本哈根峰會的成果,並將決定後京都時代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結構的特徵,以及氣候變化問題發展和演變的長期趨勢。
  由于氣候變化問題的特殊性,圍繞其所展開的全球博弈的廣泛性、復雜性和多變性也是空前的。殊不知,在這場博弈中,廣泛中有重點,復雜中有簡單,多變中有不變。
  為什麼説廣泛中有重點?在哥本哈根,190多個國家齊聚一堂,但氣候變化“遊戲”中的真正有發言權的“玩家”並不多。它們是那些以單一主體身份“出牌”的溫室氣體排放大戶;它們之間的角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遊戲”的結局。作為在全球政治經濟中具有相當分量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它們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利益關係和“合縱連橫”格局是錯綜復雜的。可以説,多重大國博弈將決定哥本哈根會議走向。
  為什麼説復雜中有簡單?在氣候變化的復雜遊戲中,一個簡單的規則就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這一原則既適用于處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關係這一根本矛盾,也適用于處理其他矛盾,比如排放大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如何“區別”?如何將有區別的責任量化為具體的減排指標和援助金額?這是問題的關鍵和談判的焦點。減排指標需要具有靈活性的安排;如果不就此達成共識,哥本哈根將難以在建立一個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結構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為什麼説多變中有不變呢?不變的是“搭便車”問題的存在。一人減排,大家受益;別人減排,自己收益;碰上無賴,沒有辦法。所以,氣候變化上的權利與義務界定需要全球性的制度安排,而這一安排則反映多重大國博弈所産生的一個均衡結果。
  話題從哥本哈根回到北京。在氣候變化的全球博弈中,中國的身份極其特殊,地位極其重要,處境也極其復雜。她既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參與談判,又不得不承受最大排放國的壓力;她既面臨在減排問題上道義上的抉擇,又在與低碳經濟相關的市場、技術和産業等方面利益攸關;她既有要求別人幫助的權利,又有幫助別人的實力。也許只有一個新興的超級大國在一個新興的全球性問題上才會面臨如此復雜的決策問題,而中國的抉擇對一個全球性解決方案的形成至關重要,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那麼中國該怎麼辦?其實峰會前公布單位GDP減排指標的漂亮“出牌”已經給出了很好的答案。很明顯,在美國宣布減排指標後旋即表態,中國眼睛盯著的是發達國家中的“後進者”(也是唯一可以比肩的排放大國);而高調宣布無條件的減排計劃,則在行動上充當了發展中國家的表率。無疑,以單位GDP衡量的相對減排(或者增量減排)將成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標桿。中國提前出牌,以不變應萬變,確保在氣候變化的全球博弈立于不敗之地。
  峰會前中美乒乓球賽般的你來我往讓一直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居于領導者位置的歐洲開始擔心由誰制定遊戲規則的問題。但毫無疑問,中美的積極姿態提高了人們對哥本哈根的期待。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稿件
“千鐘齊鳴”警示氣候變化 2009-11-03
中印簽署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協定 2009-10-22
歐盟財長尚未談妥氣候變化資金援助方案 2009-10-22
“主要經濟體論壇”為氣候變化大會預熱 2009-10-19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難言樂觀 200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