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産的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
    2009-12-03    作者:趙強    來源:東方早報

    一部電視劇《蝸居》引起了全國範圍內關於當今持續攀升的房價和年輕人買房問題的熱議。大學畢業後踏入工作崗位不久的80後們究竟該不該買房?針對青年置業問題,任志強接受某電視台訪談的時候再次“直言不諱”,年輕人就該買不起房。(中國經濟網12月2日)

  當買不起房的年輕人成“蝸牛”、成“蟻族”時,年輕人買不起房已然是個既成事實;任志強先生偏還要加個“年輕人就該買不起房”的應然推論,實在有股往別人傷口上撒鹽的狠勁。
  其實,任志強的話還不夠狠,也不到位,之前所謂的財經評論家、房地産評論人戴欣明就更大膽論斷,社會階層決定有些人幾輩子買不起房。這話恐怕會讓狠人任志強都噎着,不但年輕人就該買不起房,很多人幾輩子都該買不起。不過,還別真噎着了,因為這也是事實,現在年輕人買房,有多少不是動員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幾輩子人的力量呢?
  而房産大鱷們之所以要在嚴酷現實面前加諸凜然的價值判斷,無非是想表明房價高得理所當然,別癡心妄想房價會跌入平民百姓的價值區間。換言之,房産大鱷及其代言人旨在宣揚的是:中國的房地産商製造的其實不是粗磚糙瓦的房屋,而是精雕細琢的高貴奢侈品。
  如果房産是奢侈品,那麼年輕人確實不該買得起。但是,一説到房價,就愛舉東扯西拿國外情形作比較的任志強先生,還能夠臉不紅地説,在國外,房産也該是奢侈品麼?顯然不是。可是,在中國,房産確實具有奢侈品的某種特徵。用戴欣明一再重申的觀點來説,中國的房價可以放在任何一個價位。這就是奢侈品價格的局部特徵:商品的價格與實際成本及其使用價值相去甚遠,以致價格活動空間巨大。
  奢侈品的價值與品質比過高,是因為奢侈品的價值是由有形價值與無形價值構成的,在可估價的有形價值之外,消費者還為無形的身心體驗買了單。而中國房産的價值偏離,戴欣明解釋説這是政策市場最明顯的一個特點。認可他的説法,亦即認可中國房産因為政策性原因含有有形與無形的兩種價值。這又是一個可憐的事實,先不論堂而皇之的法律如何規定,現實中,住房和戶口以及子女入學牢牢挂鉤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看看房地産蕭條時期某些地方政府推出的刺激房地産的優惠政策就知道了。而某些地區“學區房”的走俏,也説明中國的房産真的包含了有形價值之外的種種無形價值。
  那麼從某種程度上説,在中國,説年輕人不該買房,其實就等於説年輕人就不該享有獲得某項權益的機會,甚至是幾輩子人都不該享有。先不論合理與否,這些由政策、觀念形成的房産的溢出價值就該由房地産商孤享獨得麼?如果不改變這種種現實,有天某人説“年輕人就不該在年輕時娶妻生子”,我也不會奇怪。

  相關稿件
中國房産:宏觀微觀兩面看[圖] 2007-11-30
沒有房産就沒有精力投入工作是啥邏輯 2009-12-01
投資虛擬資産化的房産可能帶來損失 2009-10-14
通脹預期下不可忽視房産投資風險 2009-09-21
成都簡化私有房産交易手續 200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