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歐有無可能就人民幣匯率達成默契
    2009-12-01    作者:潘成夫    來源:上海證券報

    奧巴馬訪華,中美聯合公報未提及人民幣匯率問題,人民幣升值壓力稍有緩解。但是其後,IMF總裁卡恩和歐盟乃至日本都繼續向中國施壓。在上周末第12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時,歐盟“三巨頭”仍堅持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兌歐元升值。
  事實上,美、歐輪番施壓無助解決問題,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因為那會使人民幣匯率問題複雜化,壓縮了中國處理匯率問題的彈性和空間,反而降低了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人民幣也許有升值壓力,但是未必如炒作的那麼大。就從奧巴馬訪華的情況看,中美在人民幣匯率上的分歧可能被誇大了。
  首先,逼迫人民幣升值,不僅阻礙中國經濟復蘇,也不利於世界經濟和美國經濟。現階段讓人民幣大幅升值,中國經濟復蘇必然大受影響,反而可能會減少從美國的進口,而只有中國經濟持續復蘇,對美國産品的進口才有可能持續增加,而且中國貿易順差減少,必然減少購買美國國債。其次,白宮其實比誰都清楚,逼迫人民幣升值並不能夠得逞,所謂調整匯率以解決經濟失衡,更多只是一個應付政治壓力和討價還價的藉口而已。最後,美元貶值並沒有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相反由於美元弱勢導致油價上漲,美國貿易逆差在9月還超預期地擴大。人民幣升值使美元購買力下降,美國民眾必定需要購買更加昂貴的商品,反而抑制美國消費,拖累美國經濟復蘇。筆者由此認為,美國政府在美元匯率上多少有點三心二意,逼迫人民幣升值更多的是作個姿態。
  美、歐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越是施壓,人民幣匯率越是成為焦點,那麼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就越小。因為,在壓力之下讓人民幣升值,後患無窮。在政治上,一旦在壓力之下升值,難免給歐美産生予取予求的錯覺,進一步影響中國經濟、貿易政策的獨立自主性。在經濟上,從過去的“廣場協議”導致日元升值到前幾年人民幣升值的經驗都説明了這一點:只要貨幣升值是確定的,那麼熱錢必然大幅流入從而導致資産價格的大幅上升,造成巨大的經濟泡沫。最重要的是,在如今全球經濟都指望中國情況下,中國有足夠的籌碼對抗升值壓力。因此,中國斷然沒可能會接受一個新的 “廣場協議”。相反的,中國如果能夠在一個較為寬鬆的條件下,得以按照自身的發展節奏和步驟來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那麼對中美、中歐乃至全球經濟來説效果可能更佳。
  不過,奧巴馬訪華餘熱未散,美國對中國又發起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貿易保護措施,對中國油井管相關産品加徵10.36%至15.78%的反補貼關稅。可見,指望美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完全沉默並不現實,所以也不能低估未來美國繼續利用人民幣匯率問題大做文章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通過誇大和炒作匯率分歧來向中國施壓,根本無法得到美國想要的結果。
  可以説,施壓是個蠢主意,美、歐其實都應該本着誠意,通過加強溝通來縮小分歧。當然,中國也有必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逐步減少貿易順差。同時,從長遠來説,也的確有必要考慮讓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從而使自身掌握更大的貨幣政策的自主權。中美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達成一定默契,特別是美國政府保持安靜,也許是更加明智的選擇,這對中國來説當然也是最好的結果。
  但願這不是筆者的一廂情願。

(作者係廣東商學院金融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

  相關稿件
人民幣匯率不妨一步升值10% 2009-11-13
避免人民幣匯率成眾矢之的需深謀遠慮 2009-11-10
人民幣匯率“非常手段”要有退出準備 2009-11-03
炒作人民幣匯率是為擴大對華出口 2009-10-29
[匯市•2009-08-12]人民幣匯率小幅走升 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