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少拿“動態市盈率”作幌子
    2009-11-04        來源:中國證券報

  經國務院同意,證監會批准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已於10月30日掛牌上市。
  我們祝願新生的創業板振翅高飛、鵬程萬里,最大限度地完成其自身獨特的定位與使命。
  當然,連接現實與願望的道路不會總是一馬平川,這一點,尤其對於長期落後、封閉的內地資本市場而言更是如此。大量存在的深層次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問題不僅在過去很長時期內不斷阻撓主板市場穩步發展,而且還將在未來很長時期內不斷干擾創業板市場走向成熟。
  內地股市圈錢、惡炒成風的不良習氣已經初露端倪於剛剛起步的創業板市場。統計數據顯示,僅以發行價而論,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平均靜態市盈率即已高達56.7倍。雖然創業板上市公司一般具有高成長性特徵,其平均市盈率高於相應主板市場亦屬正常,但以往教訓反復表明,成熟市場較為普遍的一般規律未必適合內地股市。放眼全球,真正行之有效的創業板市場也只有美國納斯達克一家。可見,“因為高成長性,所以高市盈率”的邏輯推演,必定還需要其他眾多隱含條件同時滿足才能成立。
  然而內地股市偏偏非常熱衷“動態市盈率”一詞。身處中國這樣一個經濟高速擴張中的新興國家,透支未來業績以利當下圈錢之用總是有着“十足”的理由和便利。不要説創業板市場,就是在主板市場,2007年10月間A股平均靜態市盈率也曾達到過69.59倍,那時口口聲聲“1萬點不見不散”的人,也是把動態市盈率作為幌子。
  我們並不反對把動態市盈率作為股票估值的依據之一,只不過,鋻於內地股市圈錢、惡炒屢見不鮮的博傻舊習,我們認為有必要在此提醒中小投資者,動態市盈率着實是一個很難在實踐中準確把握的估值依據,其易操縱性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得到論證:
  其一,中國新興加轉軌的特殊國情固然經常為企業提供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機遇,但此基本國情必然衍生的另一重辨證關係則是,中國企業的發展前景很難從歷史數據中合理地測知。譬如説,2007年A股股指瘋長至歷史峰值6124點之前,當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幅高達66.93%,就連規模最為龐大的商業銀行也在其時紛紛取得井噴式增長,而根據這種顯然無法長期維繫的非常規增長推算得出的所謂“動態市盈率並不算高”的荒唐結論,竟然也曾信徒眾多。
  其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高成長性其實只是一种先驗的認定。除了納市,其他眾多基礎條件遠優於內地的成熟市場創業板並未如願孵化出足夠多的高成長性企業(如德國、香港等),這説明金融深化至多只是企業成長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由此再結合我國近年來技術變化表現突出(因為資金大量投入)但技術效率退化明顯的客觀事實,綜合判斷,對於我國創業板上市企業的發展前景,以及據此測算的動態市盈率,着實不應作不切實際、過於樂觀的虛妄想象。

  相關稿件
創業板第3日4隻個股跌停 2009-11-04
創業板生命力在於準確市場定位 2009-11-04
華誼等17家創業板公司4日上午集體停牌1小時 2009-11-04
創業板大面積跌停散戶損失慘重 價值回歸或繼續 2009-11-04
創業板之外還要一個“草根板” 200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