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金融危機不僅給國內家電業的製造規模造成了影響,而且也加速了企業集團內外産業板塊的整合與重組,如美的與小天鵝、榮事達洗衣機業務的重組,長虹與美菱空調業務的重組。這表明,國內家電企業正通過組建巨型“航母”來發揮單品類的規模經濟和多品類協同的範圍經濟,從而構建像跨國公司一樣的産業架構和國際競爭力。
金融危機給全球電子製造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需求規模的急劇縮小令企業的生存空間面臨着嚴峻的考驗。我們發現,大規模、多品類的企業集團對危機的抵禦能力明顯要強於單一品類的企業。這也提醒我們的家電企業,必須通過建立“抗震式”産業結構,形成規模經濟的放大效應和範圍經濟的協同效應來快速提升企業的內生性綜合競爭力。
從國內家電業的發展歷程來看,所有的企業都是由一個單品發展起來的,一個品牌背後對應着一個産品,比如海爾最早是做冰箱的、長虹最早是做電視的、美的最早是做小家電的,但到了後來每個企業背後都發展出了一條長長的産品線。對這些企業來講,當在某一個産品中具有優勢的時候,它可以把這種優勢複製到更多的産品線上去,這樣一個個的企業集團就出現了,這可以稱為産業“地形地貌的版塊再造”,本身上是一個單一産品的企業能力在不同産品上的複製。受這一力量的影響,海爾、長虹、美的等企業都逐漸成為囊括各類家電産品的綜合性電器集團
其實,美的、長虹的産業板塊重組在經濟規律上有兩种經濟在支持,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規模經濟是指在一個給定的技術水平上,隨着規模擴大,産出的增加,平均成本逐步下降,這些企業都把自己起家的産品做到了行業前三名,獲得了較於其他企業的規模經濟。範圍經濟是指在相同投入下,由單一企業生産關聯産品比不同企業分別生産關聯産品中每種單一産品的産出水平要高,産品線拓展帶來的一個集團內産業的範圍經濟,為産業的協同找到了新的途徑。以美的為代表的國內企業的産業重組就是沿着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在發展。
現在産業競爭已不是一對一的單産品之間的競爭,而進入到一個大集團作戰的狀態。單一産品可以獲得規模經濟,但很難獲得範圍經濟,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任何一個跨國公司都拖着長長産品線的根本原因。現在國內剩下的企業基本上都發展成了大集團,這種産業結構可以獲得越來越多的經濟性。這些企業實際上已成為一個航母集群,在這個&&上可以搭載多個品牌、多個品類,這些品牌和品類因為停泊在“航母”&&上,所以它的續航能力增強了,綜合能力也得到了航母&&的支撐,這對整個集團的競爭力都是一個根本的提升。
從市場進化來看,企業拿着一個産品標籤銷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國內家電品牌的恐龍時代真正來臨了:每一個留存下來的品牌靠産品線的整合把自己搞成一個軀體龐大的恐龍,而每一個恐龍手裏都握有一副牌,接下來的戰爭是一副牌的多牌變換的游戲,而不是以前單張牌的對抗賽,因此,每一個具有競爭資源的大牌企業都開始為了這樣的恐龍時代做準備。在這樣的時代,競爭方式雖然將會發生變化,但我們的産業不能只把精力放在競爭方式的變化上,更需要宏觀資源與新的産業競爭方式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