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非善物
    2009-09-27    作者:葉楚華    來源:東方早報
    奢侈品這種東西,除了滿足富人的虛榮炫耀外,對於整個國家有百害無一利。奢侈品不會給國家民族的進步帶來絲毫的積極意義。奢侈品不是生産性的,也不是技術性的,而是炫耀性的、揮霍性的。
  毫無選擇、絕對地抵制外國貨是愚蠢的憤青思想和行為,但是有一個層面的外國貨是有必要進行限制的,那就是來自國外的虛的東西。這些虛的東西除了卷走中國勞動者的財富外,對我國毫無益處。
  以奢侈品為例,奢侈品其實是“高雅”國家對相對“低俗”國家的一種剝奪,因為這種高價值的東西,可以一夜之間剝奪掉他國的鉅額財富。拿着百萬千萬上億資金在法國購買奢侈品的中國富人,他們的財富歸根到底是中國的勞動者創造的,這種交易表面上是富人的貨幣與奢侈品的交換,實質上是中國勞動者實實在在的勞動産品與法國奢侈品這種虛得不能再虛的東西進行交換。法國人一個路易威登的小包可以交換一個中國珠三角的勞動者三年的勞動成果。這種剝奪,是相當可怕的。
  奢侈品這種東西,除了滿足富人的虛榮炫耀外,對於整個國家有百害無一利。奢侈品不會給國家民族的進步帶來絲毫的積極意義。奢侈品不是生産性的,也不是技術性的,而是炫耀性的、揮霍性的。國人對奢侈品的大量消費,不但絲毫不會帶來我國技術水平的提高,也絲毫不會帶來我國經濟産業結構的提升。但市場機制又是無法阻止中國富人去接受法國“剝削”的,所以需要中國政府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徵收重稅是沒用的,在奢侈消費上富人不在乎價格,越貴越買,這方面要靠強制性措施。
  限制奢侈品並非是限制炫耀性消費,筆者從不認同對炫耀性消費進行道德批判。相反,我一直認為炫耀性消費只涉及本國産品,則利處甚大。富人手中的財富,必須花出去或者送給窮人(捐贈)才會進一步帶動經濟增長,造福社會。而中國的國情是,富人對慈善事業的熱情不夠,那麼除了投資,富人的錢想要以更快的速度花出去,無疑購買昂貴商品是一種最好的方式。所謂炫耀性消費,就是同樣功能的物品,富人要購買價格十倍百倍乃至千倍萬倍於窮人,這叫做與窮人形成歧視性對比,富人從中獲得快感。儘管這樣的炫耀性消費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窮人的精神損傷之上(窮人由於妒忌可能産生精神痛苦),但是這種損傷是無足輕重的。同時,只有這樣的對比,才能讓人形成激勵,形成對擁有財富的憧憬,經濟社會發展才有活力動力。
  只有炫耀性消費能讓富人更快地花錢,倘若富人也和平頭百姓一樣,一頓飯只花費幾元錢,那麼他們這一部分的內需潛力就遠遠沒有開拓。好在現實中的中國富人恰恰不是這樣,胡潤説,在中國年消費8000萬人民幣才算新貴。這是多大的一個內需動力?如果愚蠢到讓富人節約,何年何月能花掉八千萬元。
  我們要反對的是那種跨越國門的炫耀性消費,也就是購買國外奢侈品的行為。由於奢侈品特有的信仰邏輯,所有奢侈品都只能誕生於西方世界(主要是西歐,美國有少量)。這些奢侈品産地國可以十拿九穩地盤剝全世界的財富,而不用擔心有其他地區的競爭者出現。在全球範圍看,奢侈品是他們高度壟斷的産品。經濟學告訴我們,壟斷性産品可以任意定價,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所以一個奢侈品的小皮包售價十幾萬元人民幣不足為奇,如果他們願意,完全可以定價一億元,也一定會有人買。奢侈品本質上是一種商品信仰,它體現的是人對於完美、卓越的無止境、也可以説變態的追求。
  前商務部長薄熙來曾經痛心疾首地指出這樣一個事實:我國得用8億件襯衫才能進口一架空客飛機,儘管這個現實已經夠讓人難過,但畢竟購買外國大飛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而且是造福全體國人的事情。然而,我們用一萬件襯衫(每件十元人民幣)去換一個奢侈品小皮包(價值十萬元人民幣),則完全是不同性質的事情了。後者僅僅是為了滿足一小撮富人的短暫而變態的快感,於國於民無任何益處。這種交換,本質上是奢侈品産國利用一些虛無縹緲商業概念(或曰商業意識形態)空手套白狼。這種交換是我國財富對外的高速流失。而只涉及本國産品的炫耀性消費無論怎麼折騰,財富仍在國內間流轉,其擴大的是內需。
  所以,奢侈品遠非善物,金融危機下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則是一個大大的壞消息。
  相關稿件
中産人群捧熱奢侈品二手市場 2009-08-07
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首刮降價風 2009-08-07
危機之下,離婚也成奢侈品 2009-07-31
最新預測:全球奢侈品銷售今年或降一成 2009-04-13
奢侈品:西方不亮東方亮 200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