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最近,很多消息傳來,説中國目前很多行業盲目擴張,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呼籲通過行政手段,控制其發展。筆者認為,這需要有新的思考: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消費者是喜歡生産者有度重復建設的,理由很簡單,生産者重復建設,可以導致生産者之間的競爭。
如果沒有一點兒重復建設,就會形成生産者的壟斷。什麼是重復建設?有人説,移動的通信鐵塔旁又立起一個聯通鐵塔,就是典型的重復建設。一個鐵塔夠用了,兩個鐵塔看起來的確是浪費,但是,如果移動沒有聯通的競爭,移動就會獨家壟斷,結果是消費者不得不接受移動的高價,而且可能還得接受獨家壟斷導致的服務質量的下降。當然,僅有移動和聯通,也可能構成寡頭壟斷,消費者也許仍無法享受市場競爭所帶來的好處。 從市場的角度來説,消費者喜歡的,看起來是生産者不喜歡的,其實生産者也是喜歡的。現有的生産者可能不喜歡競爭,不喜歡新的競爭者,但從整個産業發展和市場開發的角度來看,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生産者都是喜歡引進和競爭者的:一家咖啡店,孤零零的,沒有多少消費者,不成氣候;兩家咖啡店,看似是重復建設,但慢慢有了人氣;多家咖啡店,逐步形成了咖啡一條街,吸引了全市,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消費者,人氣大增。而且市場是細分的,只要有特色,都有市場,可形成獨特的咖啡文化,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品位,帶動一系列的産業發展。 所以,有些建設看似是重復,是看起來浪費了,但對生産者和消費者來説,不僅不是壞事,而且是好事。一個國家的消費者要享受低價高質的産品,必須要有重復建設,一個地方的産業和市場,要做大做強,必須要有重復建設,形成相當大的規模,才能真正走出本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市場經濟的最高境界是生産和消費的均衡,沒有短缺,也沒有過剩。這是理論上的理想,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均衡狀態下,生産者的利潤為零,任何發展都不會發生,而這是任何生産者都不想要的狀態。在動態競爭條件下,生産者需要的是有更高的利潤,這就迫使生産者必須創新,提高産能的質量,並迫使競爭對手因産能過剩而淘汰其低質量的産能。所以,産能過剩和因此帶來的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活力所在,也是産能升級的活力所在。如果落後産能還有巨大的市場,説明這一領域依然存在創新動力不足或者阻力過大的問題,即使看起來是産能過剩,重復建設,也只是假象而已。 一句話,只要不是行政主導的重復建設,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最終都會走向最接近均衡的狀態,最可怕的,往往是地方政府為了政績所進行的壟斷式重復建設,那才是需要堅決杜絕的。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