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煤炭産業,形成共同抵禦危機的合力,成為山西省煤炭行業改革的原動力。據相關媒體披露:山西省擬在近期改煤炭工業局為煤炭工業廳,欲將2598座煤礦整合至1000座,煤炭生産企業規模不低於300萬噸,整合主體以國有大型煤炭生産企業為骨幹。
作為資源類自然壟斷行業,煤炭行業具備相當的規模效應。如果産能規模不夠,那麼不僅生産成本無法有效降低,同時也無法形成規模化抵禦外部市場變化的能力。尤其是對於煤炭這樣的上游能源行業,其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十分明顯,如果缺乏足夠的市場集中度與産業規模,就無法抵禦經濟危機的衝擊。此外,行業整合還有助於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安全生産問題。 山西煤炭行業整合中的“國進民退”路線,雖然還原了煤炭行業自然壟斷的本質,但是仍要注意若干個重要問題。 首先,重組過程中的利益分配問題值得重視。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經濟利益可以説驅動山西省煤炭行業迅速尋求整合的主動力,然而如何平衡各方的經濟利益亦是目前實現行業整合的主要障礙。山西省所確定的整合方針是以國有大型煤炭企業為骨幹,通過企業並購、協議轉讓、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兼併重組中小煤炭企業。其中主要涉及到就是大型煤炭企業在合併中小煤炭民營企業的利益分配的問題。 比較現實的選擇是對於小型煤炭企業採取市價收購的模式;對於中等規模的煤炭企業則選擇協議轉讓、控股參股的模式;而對於大型煤炭企業則採用聯合重組,相互持股的模式。當然對於股價和煤炭資源的估價應當遵從第三方市場定價的原則,避免因資産價格的虛高或者過於低估而帶來的重組糾紛。 其次,安全生産問題應該在整合中加以重點考慮。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産問題長期以來都是政府與媒體高度關注的熱點,推動以大型骨幹煤炭生産企業改進生産工藝流程,盡可能採取更為安全的機械化生産模式,對於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有直接的影響。這一點需要在整合過程中對安全技術和操作規範制定更為嚴格的章程。尤其是在淘汰中小民營煤炭企業的不安全落後産能方面不應手軟。 再次,利有整合機會,推進節能減排技術進步。大型煤炭生産企業的好處在於更易於推動技術進步,尤其是適應市場與國家相關政策支持領域的技術革新。從發達國家煤炭使用歷史看,因為環境問題,煤炭消耗總量呈不斷下降趨勢,但是低硫潔凈煤技術的出現,對煤炭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這對目前仍以煤炭作為主要能源的我國來説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 發展環保節能的低排放潔凈煤技術是目前實現節能減排、降低單位GDP能耗的重要途徑之一,政府在相關領域應會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植,煤炭行業整合形成超大型綜合煤炭開發企業,可以獲得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來實現在潔凈煤技術上的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