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中國千億面板投資“打水漂”
    2009-08-05    羅清啟    來源:經濟參考報

    快速增長的全球平板電視市場引發了國內新一輪面板投資熱潮。在液晶方面,京東方、彩虹、龍騰光電等企業正在籌劃或建設6到8代生産線,總投資金額達千億元。在等離子方面,長虹一期項目量産後正在追加投資二期項目。從目前一些面板企業運行中出現的巨大虧損看,筆者認為,國家應統一規劃,引導彩電産業面板投資,尤其是引導國內企業解決核心技術和産業配套問題,否則高達千億的投資就成了“打水漂”。
    據統計,我國每年進口彩電用液晶模組和等離子模組超過100億美元,相當於進口150架波音737客機,超過我國一年飛機進口總量。這意味着,在平板電視時代到來之際,由於上游面板資源的缺失,以傳統CRT彩電創造出的極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彩電業,正面臨着由“中國製造”淪為“中國組裝”的危險。而要重塑彩電産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就必須突破産業核心環節,也就是要必須自主造屏。
    從當前彩電面板産業的格局來看,我國已經大幅落後於韓國和日本。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彩電業的惟一發展之路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獲取關鍵技術,並且讓企業持續地擁有技術創新能力。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打破有利於強者的市場機製造成的壁壘,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調控、引導作用。
    從當前我國的面板産業來看,液晶和等離子在技術研發、生産線引進以及産業鏈三個方面走了兩條不同的道路,亟待國家進行統一規劃和引導。中國企業進軍面板産業時首先要解決技術問題,從已經投産的京東方、上廣電、龍騰光電三家液晶面板企業的技術來源來看,上廣電基本走的是全盤引進技術的路線,其技術和專利全部從日本引進,自己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長虹通過國內整合和海外並購,圍繞新型等離子顯示屏掌握了約600項專利技術,其中絕大部分為發明專利,已經走出了一條技術自主創新的道路。
    對我國彩電産業發展來説,等離子屏項目就像一個“灶&”,將中國也包括國外的等離子技術資源、人才等都裝進去,通過相互作用進行自主創新。在這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不是“灶&”上的每個部件,而是搭建“灶&”的設計能力和對核心部件的控制。有了這樣一個“灶&”之後,不僅能加速中國平板電視技術的産業化進程,而且還能夠蓄積彩電核心部件的開發和設計能力,為今後産品的升級換代打下了基礎。
    隨着全球面板産業競爭的加劇,該産業更像一個“時間産業”,越早在高世代生産線投産,盈利空間也就越大,而低世代生産線技術貶值速度很快,高世代線的投産加快了低世代線“投産即虧損”的速度。筆者非常擔心,當中國企業正在籌建6-8代生産線,並在2011年投産時,日韓企業規劃的10代、11代生産線早已實現量産,中國面板企業又將陷入“投産即落後”的困局。
    面板生産線世代的高低反映了繼續投資潛力的高低,國家應該對此進行統一規劃,而不是國外企業賣什麼我們就買什麼,背上沉重的包袱。
    引進生産線只是面板産業的第一步,如果上游材料、設備等無法實現配套,面板企業也只是停留在來料加工的組裝階段。中國的合資液晶面板企業引進生産線後,相當於花高價買了個“高級加工廠”,與輸出方建立了個管道,通過這個管道要不斷向輸出方採購原材料。而在等離子面板産業鏈上,目前以新型等離子顯示屏為核心,開始實現原材料、元器件國産化,工藝設備國産化,基礎技術研究本土化,形成了可持續的産業發展平台,推動了我國彩電産業鏈位置的上升。
    對比日韓在平板電視産業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到,平板電視産業的發展必須依賴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政府提供長周期的戰略協調管理、資金、稅收等政策支持,企業來具體實現研發和生産,共同實現産業的發展。尤其是需要政府對産業中發展較快、具備較強研發和生産能力的一到兩家企業進行扶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面板企業。否則,中國面板企業的鉅額投資既換不來技術,也失去了市場,成為外資企業的“加工車間”,中國彩電企業多年來積累的市場、技術、品牌等優勢都將付諸東流。

  相關稿件
夏普宣布提高龜山第二工廠的液晶面板産能 2009-07-15
液晶面板企業由虧轉盈仍需時日 2009-06-24
團購面板大單撬動液晶價格 2009-06-17
投資熱潮下的液晶面板謹防産能過剩 2009-05-27
液晶面板産業逆勢而上 200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