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成員國環境部長非正式會議24日拒絕了法國有關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産品徵收“碳關稅”的提議。
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的環境大臣安德烈亞斯 卡爾格倫呼籲歐盟成員國環境部長拒絕有關徵收“碳關稅”的提議。他説,威脅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産品徵收“碳關稅”,只會使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相關談判更加難以達成一致。
德國政府代表認為,徵收“碳關稅”是一種新形式的“生態帝國主義”,此舉將會發出錯誤的信息。他&&,徵收“碳關稅”有可能讓發展中國家感到發達國家正在關閉其市場,這是發展中國家一直擔心的問題。
印度等許多發展中國家均對徵收“碳關稅”提議&&強烈反對,並認為,“碳關稅”只是發達國家為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而尋找的一個藉口,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徵收“碳關稅”將對發展中國家經濟造成嚴重傷害。
點評:歐盟成員國環境部長會議拒絕了法國提出的徵收“碳關稅”提議。此舉無疑是明智的。人們還記得,在前不久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開始之前,美國國會推動的“碳關稅”就曾成為眾矢之的。此次法國再提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産品徵收“碳關稅”而遭拒絕,表明這種主張即使在西方也沒有太多市場。
所謂“碳關稅”,就是針對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的鋁、鋼鐵、水泥和一些化工産品,徵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其實質是披着美麗環保外衣的貿易保護主義。“碳關稅”提議“忘記”了當今主要發達國家在其漫長的工業化進程中巨大的排放“功績”———從歷史看,它們對排放積累和氣候變化負有主要責任。但是,發達國家發達之後卻不顧及發展中國家還處在“發展中”階段的現實,竟以“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地球環境”的名義,出來張羅徵收“碳關稅”了!這樣做,不光是“自己富了不讓別人富”,還把污染環境的惡名扔給了發展中國家;不僅違反了WTO的基本規則,也違背了《京都議定書》確定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一言以蔽之,“碳關稅”只會擾亂國際貿易秩序,引發貿易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