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是耕地紅線推漲房價
    2009-06-29    唐敏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6月25日是第19個“全國土地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保障科學發展,保護耕地紅線”。
  不料,綜合應用了人口、土地、農業、經濟、環境等多學科研究成果,在科學分析測算基礎上制定的18億畝耕地紅線目標,最近卻被冠上了“推漲了房價”的惡名。
  針對此説法,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鹿心社近日在公開場合明確回應,根據對東部、中部、西部不同類型620個房地産開發項目的系統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地價平均佔房價的比例為23.2%,低於歐美及亞洲近鄰。
  地價是組成房價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並不是決定因素。雖然一般狀況下,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土地資源越緊缺,地價佔房價的比例就越高,但排除投機等人為因素,決定房價的根本因素是供求關係。
  我國的地價佔房價的比例不但低於土地資源緊張的日本(比例為60%~75%),也低於土地資源豐富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分別為28%、24%)。
  城鎮化過程總是伴隨着人口和經濟的集聚,大城市地區特別是中心城區的房地産供應也總是稀缺的,其稀缺程度隨着集聚的增大而提高。與此同時,有效需求隨着城市經濟發展不斷擴大,在供應減少和需求擴大的合力作用下,房地産價格會趨於上升。當供應或需求任何一方發生變化時,都會導致價格波動。例如,前一時期國內外許多城市房價下降,其根本原因就是經濟衰退導致需求不足。
  另一方面,我國並沒有因為保護耕地而減少必要的房地産用地供應,將房地産價格攀升歸咎於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是站不住腳的。
  雖然中國的地價佔房價的比例低於歐美及亞洲近鄰,但作為稀缺性資源,土地供應量的多少勢必影響到價格的走勢,而地方財政由於存在對土地財政過分依賴的關係,一些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存在着限制土地供應與積極徵收高價土地出讓金的強烈衝動,這勢必影響到地價的高低。
  但是,這種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內的土地供應的變化所造成的地價波動變化,並不是由於“保護耕地紅線”造成的。
  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大潮仍沒有退去,國內保增長、擴內需形勢嚴峻,4萬億元擴內需項目的建設正逐漸推開。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正面臨着發展用地的巨大壓力,在這樣特殊的背景下,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考驗着各級各地為政者的執政能力和水平。如果動搖“18億畝耕地紅線”,將犯下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
  相關稿件
上海市房管局局長:政府不希望房價漲得過快 2009-06-26
“地價佔房價23%”結論太模糊 2009-06-25
中國不能再向土地資源要房價 2009-06-25
房價地價“打架”,房奴咋辦 2009-06-25
國土部駁“地價決定房價論” 200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