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論語]緊盯美元,緊盯油價
    2009-06-05    陳東    來源:經濟參考報

    端午節後,美國通用這個汽車業老大,因債務纏身尋破産保護。次貸危機無情,卻不曾想,擊倒了製造業英豪。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實體經濟遭受危機打壓之際,資本市場卻又開始了盛宴。5月1日至6月1日,美股漲7%、港股漲19%、A股漲9%、商品指數CRD漲17%、油價漲31%、金價漲10%。而實體經濟方面,美國4月份個人所得增長0.5%,個人開支下滑0.1%,就業形勢欠佳,建築開支月環比增長0.8%,5月份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指數為42.8,顯示製造業仍在萎縮,這些數據不支持資本市場如此大漲。
    對於目前的行情,市場人士判斷投資者壓籌於:美元下跌,通脹再起。
    3月4日至今,反映美元兌世界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下跌了13%左右,同期與通脹密切相關的指標,如油價、CRD指數、黃金價格都大幅度上漲。
    對於通脹,目前存在兩種尖銳對立的認識。否認通脹的一派來自學界和政府,擔心通脹來臨的一派來自市場。
    5月底,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發表評論文章稱,目前消費者物價在下降,失業率高企讓工資停止上升,當前的危險是通縮而不是通脹。克魯格曼不認為聯儲印了大量鈔票一定會導致通脹。他説,聯儲的確在大量購入債務,通過增加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的辦法來進行支付。在正常時期,這樣的做法將是高度刺激通脹的。但現在是非正常時期。銀行並沒有將超額準備金貸出去,只是在手中握着———這相當於把錢還給了聯儲。他説,關於通脹,我們惟一需要恐懼的正是通脹恐懼本身。
    美國財長蓋特納也&&,對美聯儲控制通脹有信心。他在近期訪華時&&,希望美元強勢並防通脹於未然。
    而在市場方面,暗示通脹的言論一直不斷。巴菲特最近在股東大會上發表了一系列有趣的觀點。他支持中國官員對美國債券的擔憂,巴菲特認為這種判斷很正確。巴菲特説:“大量發行貨幣會有助於推動經濟復蘇,但是長期來説有通脹危險。哪都沒有免費的午餐,每件事都有它的後果。”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日前在接受央視記者水均益採訪時説,中國和日本是美國最大的債主,美元貶值將使兩國受損。中國政府也曾為美國國債安全性&&擔心。美國兩大債主的“憂慮”值得投資者深思。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必須考慮,美元是安全的嗎?在全世界被迫印鈔的情況下,貨幣資産是安全的嗎?應該持幣還是持股?目前投資人必須對通脹走向作出判斷,如果判斷未來通縮,則應選擇持幣,如判定未來通脹則應購入資産,如房産、黃金與通脹受益類股票。
    年初時候,曾有券商人士向筆者&&,這次金融危機史無前例,處理不好,未來的通脹壓力也將史無前例。這麼多的史無前例,決定了投資者的操作思路必須調整。投資者應該關注美元和油價,因為兩者對通脹的反映最為敏銳。在A股市場,投資者還應密切關注央行信貸政策。目前流動性已經成為決定市場走向的主因,至於實體經濟是否改善、上市公司PE是否合理,只能作為次要參考。

  相關稿件
以充分的市場化化解油價紛爭 2009-06-04
我國擬推石油期貨 爭奪國際油價定價權 2009-06-04
投行下注中國繼續上調油價 2009-06-03
油價上調後加油站價格不同 2009-06-03
發改委:油價調整兼顧各方利益 200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