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將心注入》
作者:(美)霍華德 舒爾茨、多莉 琼斯 楊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日期:2006年1月
在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國人心中,“星巴克”這個名字的地位幾乎和大街上每走一段就能看到的黃色“M”(麥當勞)和紅白色“KFC”(肯德基)一樣家喻戶曉。而它的存在,也將咖啡變成了種種不同的形態,帶着某種可以被稱為“高貴平民化”的感覺深入到世界上的各個地方。 霍華德 舒爾茨是星巴克的現任總裁,而這本名為《將心注入》的自傳,不僅是他為這個享譽全球的零售企業所寫的編年史,也是對他本人階段性的總結並和讀者一齊分享自己創業的智慧。 在這本書的美式幽默和誠懇真實的筆法中,比起談論如何成功地經營一個大企業,作為讀者的我們或許還可以收穫額外的驚喜。 霍華德 舒爾茨並沒擁有幸福的童年,當然,他也並非一個MBA畢業生,但這對一個有遠見、有夢想的人來説又有什麼關係呢?當年,28歲的舒爾茨第一次走進星巴克位於西雅圖的一家小店時,咖啡豆的香氣吸引了他。並且舒爾茨注意到,老闆的熱忱來自於他對咖啡的愛而非單單為了盈利。這個“發現”使舒爾茨深受觸動,星巴克創始人所擁有的那發自內心的熱情和核心價值觀就這麼容易地感動了一個懂得如何追求生活價值的年輕人,並在他通過各種努力後以星巴克為基礎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和代表生活方式的咖啡文化,且使這個可敬的品牌連同它極富人文主義關懷的價值觀一起聲名遠揚。 《將心注入》的字裏行間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感覺。或許有一部分原因是在於它對夢想的敘述吧。舒爾茨的成功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在夜晚的夢中退閉心智,因為夢醒時一切都歸於虛空,他選擇做一個善於做“白日夢”的人,直接面對風險和挑戰。“睜着眼睛實現夢想,使一切成為可能。”要麼敢於冒險,為人所不敢為,要麼就是一無所成。這用於管理企業的道理,又何嘗不是一條勇敢面對人生的箴言呢? 在星巴克中,咖啡只是載體,所有享受與其要表達的價值觀正是以載體為媒介傳遞給每個顧客的。溫馨、隨心所欲的視聽覺享受,巨大的玻璃窗將街頭人潮洶湧的雜亂與室內的閒散隔絕。在越發忙碌的生活中,這情景是多麼的令人嚮往。 不禁由此回到星巴克的起源上了。在美國作家赫爾曼 梅爾維爾的著作《白鯨》中有一位冷靜睿智的大副,他最大的樂趣便是喝咖啡,他的名字令我們耳熟能詳——Starbucks(星巴克)。僅從這個小小的細節我們就可以發現星巴克作為一個咖啡品牌在有知識、喜愛精品的白領階層中的地位,也可以發現星巴克創始人的真誠希冀:永遠在商機和挑戰並存的商業大潮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會用優美婉轉的歌聲誘惑過往船隻上的水手並將他們拉進甜蜜的夢魘。而星巴克品牌LOGO中那淡淡微笑着的美人魚並不會唱歌,取而代之的卻是咖啡那更勝於歌聲的醇香。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曾思考書名是否該譯成“將心鑄入”,因為追尋理想和投入熱情的過程是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和勇氣的。不過後來我還是改了主意,畢竟在歆享美味咖啡的過程中,“將心注入”終究還是最柔軟且充滿溫情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