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汽車業是美國製造業的重要部分,但最近美國汽車業到了生死存亡之秋,三大汽車巨頭之一的克萊斯勒公司剛剛提交了破産重組申請,通用汽車公司則靠着政府的貸款在茍延殘喘,正與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和債權人談判,以求在6月1日前達成妥協以避免被分拆出售的命運。 美國汽車業如今的慘狀,從兩個方面可以得到直觀認識:一是市場份額大幅度萎縮。2008年美國國內汽車銷售同比下滑18%,其中底特律三巨頭平均下滑23.9%;三巨頭去年在整車銷售市場的佔有率歷史上首次跌破50%,而十年前的佔有率曾高達71.2%。二是美國汽車業創新能力已經枯竭。在全世界主要汽車廠商都紛紛以小型車、省油車佔領市場的時候,美國主要汽車商仍然生産大型車、豪華車,固守着陳舊的習性不變,其地位萎縮和被邊緣化是必然的。
但是,這些還不是美國汽車業英雄遲暮的根本原因。美國汽車業如今陷入夕陽西下困境的主要原因,在於其不合理的、過高的薪酬和福利政策。美國汽車業對於員工福利的保護,已經超越了“以人為本”的界限,UWA權力過度擴張,已主宰了該行業的命運。在UWA霸道的政策下,美國汽車業員工福利成本居高不下,業內文化變得不思進取,産品和企業逐漸喪失競爭力。在美國本土生産同樣一輛車,通用汽車的成本要比豐田公司高出2000美元。而工會權力過大,福利開支膨脹,正是包括汽車業在內的美國製造業失去競爭力的主要原因,汽車業只是一個縮影。 在深陷經濟危機的當口,汽車業暴出破産重組的消息,會對美國經濟構成非常大的打擊。目前美國的失業率是8.5%,如果美國汽車業大面積破産,會讓失業率繼續攀高。其次,破産還會沉重打擊美國的消費者信心,美國經濟可能會因此再次探底。 然而,危機既是危險也是機遇,形勢壞到極點反而給了奧巴馬政府徹底根除美國汽車業和製造業痼疾的絕好機會。奧巴馬政府目前應該從美國汽車業着手,打造出一個員工人力成本合理、具有競爭力的新的汽車製造産業,並借此帶動美國製造業重振雄風,推動美國經濟的順利轉型。 重振美國汽車業,最重要的是重新塑造美國汽車業員工的薪酬福利體系,重構勞資關係,使得汽車業的員工薪酬和福利開支能夠隨行就市、能高能低,並將工會權力限定在合理範圍內。目前,美國汽車業已經基本上走到了破産重組的地步,所以可以先“破”後“立”,先打破僵化的勞資關係,再建立一個具有彈性的充滿活力的員工薪酬體系,達到資方和工會的和諧平衡。 在操作層面上,奧巴馬政府可以讓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與克萊斯勒公司一樣進入破産程序,這樣UAW的權力就會被打破,從而為新的體系建立創造了條件。目前破産談判中,UAW已經被迫同意消減克萊斯勒公司員工的薪酬福利,並把過去累積的福利轉換為公司的普通股,就開了一個好頭。克萊斯勒公司破産重組的先例,完全可以在通用汽車公司和整個美國製造業中推廣。如果獲得成功,長期困擾美國汽車業的痼疾就會迎刃而解,美國汽車業,乃至整個製造業必將一掃暮氣,煥發新的生機,重新具備競爭力。 奧巴馬最近宣稱:要增加美國的生産和出口,從而在岩石上而不是沙灘上建造美國經濟的新大廈;降低美國金融業比例,發展包括中低端傳統工業即製造業在內的各种經濟類型。筆者認為,如能順利解決汽車業的痼疾,也就很容易解決整個美國製造業萎縮的困境,並順利實行美國經濟的轉型,美國的經濟新大廈也將建造得更牢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