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長江證券對浙江溫州、寧波兩市的十余家中小型民營企業進行了專題調研發現,相比2008年下半年,大部分民營企業並不缺錢。以民間借貸利率為主要指標,企業融資成本明顯降低。去年下半年,溫州地區的民間借貸月利率一度高達6%至10%;而在銀行放鬆銀根之後,民間借貸月利率已基本為1%。除了部分企業通過票據業務進行套利,也有企業將少量的資金投向股市。不過,這些資金均沒有明顯流入實體經濟,貨幣增速大幅回升的同時,民間投資並未同步在瞬間擴張。 “多餘的錢沒有出路”,主要原因歸結於對未來出口的擔憂、産能過剩。電子、紡織、軟體等民營企業集中的行業,大多仍處在産能過剩的狀態,在政策主要刺激的重工業化、特定服務業和大型化工、機建業,與央企、國企相比,民營企業的投資機會也比較少。
點評:這是真正的憂慮所在。錢放出去那麼多,沒多少進入實體經濟,一者要刺激增長的目的達不到,二者,錢都滾進股市、房市,又會帶來資産泡沫,留下隱患。民企的“産能過剩”論不是空穴來風,在已飽和産能行業也的確不能再催化投資,還是得從向民企開放更多産業入手,開閘放水,給民企創造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