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據《現代快報》4月20日報道,“2009年南京春季房地産商品交易會”19日閉幕。17日,哈繼銘和趙曉這兩位本來對地産市場觀點迥異的經濟學家,卻一致認為“現在是買房的好時候”,傾向如此明顯,真使人感到地産莫非已經復蘇?即將上漲? 而會展結束的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房産局副局長郭宏定卻給南京市民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判斷“南京樓市在今明兩年內,不會出現大的波動,新一輪的反彈現象也不太可能出現”。按照這個意見,買房大可不必急在一時。 一邊是經濟學家侃侃而談,一邊是政府官員宏觀分析,普通消費者到底應該作怎樣的決定?還真是很難拿捏。 政府官員根據市場供應情況,判斷市場未來不會劇烈波動,完全是政府站在市場宏觀管理的角度,不希望地産市場出現大起大落。雖然這也是普通消費者期望的,但能否肯定卻並無把握。 而經濟學家的判斷更是自己理論邏輯的延伸,是對市場各要素和市場交易趨勢的分析,並不考慮怎麼想辦法來穩定市場。從某種角度説,兩位經濟學家無論以前説“一年不買房”,“買房子是愛國行為”,還是現在認為是“買房的好時候”,都是個人意見,既和市場無關,也和市民居者有其屋的願望無關。 那麼購房時機怎麼判斷呢?還真是沒有什麼特別靈驗的辦法。官員管好市場的願望和經濟學家的理論分析,都不能拿來做置業的指南。 道理很簡單。因為盡量不讓地産市場有劇烈波動,這是政府的願望,我們可以期待,但不能完全指望。市場有自己的周期運轉,政府並不能完全撫平周期的波浪。 經濟學家對趨勢的分析,有時和地産商那些升值空間無限的廣告一樣,只能信其無,不能信其有。因為經濟學家經常前言不搭後語,始終在根據市場真實的趨勢變化,一天一論地來糾正他們的觀點。這作為學術發言可以聽一聽。但買房子是那麼高度地關係到你的生活,總在糾錯之中的矛盾判斷,怎麼能夠當你的購房指南? 置業是普通市民的大事情,要冷靜一點,謹慎一點,務實一點,應該看到購房根本無好時機可以輕易相信。只能根據自己的收入和需求,進行合理選擇——除此之外,並無捷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