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3-27 作者:吳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全國工商聯調查顯示,房地産企業的開發費用支出中,流向政府的部分(即土地成本+總稅收)所佔比例很高。上海的開發項目流向政府的份額最高,達到64.5%。目前,上海有關部門正在組織文件和測算相關數據,可能不久之後將通過公開澄清的方式來回應工商聯的數據。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探索未知是人的天性,人總是對自己看不到或是無法看到的東西更感興趣,也最容易對其産生聯想和猜疑。對於節節高攀的房價,其背後是否有政府助推的身影,政府又是否從房地産市場中獲益巨大?並成為房價上漲的真正的推手?也確實令公眾心生懷疑。 現在,“64.5%”這個比例究竟對不對,已不是最重要。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個流傳甚廣的坊間數據,其實恰恰是官方權威數據缺位的産物。假如政府從房地産開發中佔有的份額和獲益的比例,公眾能夠獲得完全的知情權的話,沒有了黑暗的角落,有完全透明和公開的數據,當然不會勾起公眾太多的興趣和猜想,當然也就不會出爐坊間的版本。從這個角度來看,上海官方不認可64.5%這個數據,其實未嘗不是政府財務信息不夠公開或是公開力度不夠的産物。 按理來説,政府的財政收入既然來自公眾,公眾當然應該享有天然的知情權。政府的財政收入確保公眾知情了,公眾對於政府財務的監督才算是具備了前提和可能。從這個角度來看,政府究竟從房地産開發中獲得了多少收益,向公眾公開坦白,本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所在。讓百姓知道政府究竟在房産開發中佔據多大的份額,這本不過是公眾基本權利的歸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