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飛機項目打造成中國空中航母
    2009-03-19    李雲崢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大飛機項目的主體——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于近日發布公告稱:根據國家發展戰略規劃,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將設計、製造、銷售先進的大型民用客機COMAC919,並進行系列化發展,按照研製計劃,大型客機項目已進入供應商和合作夥伴的選擇階段,該公司將運用市場化機制,採用招投標方式,擇優選擇大型客機項目的國內供應商。

    這意味著全國上下廣泛關注的中國大飛機研製,正在穩步進行之中,市場化機制、商業化運營、同等條件國內企業優先等框架原則已悄然浮出水面。
    大飛機製造一直被譽為“工業化領域的皇冠”,不僅因為其是數百萬零部件的大集成,更是對一個國家包括電子、機械、新材料、冶金、化工、工業製造等諸多行業全面性檢驗的挑戰。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歐洲三強擁有製造大飛機的能力,其中只有美國波音和歐洲空客兩傢具有市場化成功經驗。“8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波音或者空客”的進出口尷尬,決定了大飛機項目在我國未來産業合理布局裏的重要地位。
    對於一個國家的崛起而言,什麼是錢買不來的?實力,屬於自己的實力,大飛機項目就是屬於這樣的“爭氣機”項目。沒有實力,就會遭受遏制,例如,美國政府在2005年就曾對波音公司處以過4700萬美元的罰款,理由是自2000年至2003年期間,波音賣給中國的9架民用飛機上裝有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陀螺儀芯片技術。而2005年中國與俄羅斯簽訂的定購38架伊爾-76和伊爾-78運輸機合同,不光最後俄方沒按合同如期交貨,最後還坐地起價20%。用錢買不來現代化,也買不來尊嚴,在圍繞大飛機的一系列事件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實際上,國內眾多航空製造企業一直是波音和空客的零部件供應商,“能造胳膊造腿卻造不出一個人”的尷尬,除了在諸如航空發動機等關鍵技術上還有待突破,還在於缺少一個能夠整合資源和重點攻關關鍵技術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大飛機項目是一個並購整合國內航空研發製造資源的契機,當五指緊緊捏成一個拳頭時,威力自然大不一樣。
    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的背景,意外造就中國大飛機項目的絕佳發展時機。對大飛機項目的投資,在可以作為國內擴大投資的一個舉措來推進的同時,國際部分上遊關聯製造企業陷入困境,也為中國企業能夠以較之以往更優惠的價格獲得生産設備和技術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航母因為能整合艦隊的作戰力,而成為海戰威力“倍增器”,中國的大飛機項目不正是這樣一艘航空工業的航母&&嗎?筆者以為,檢驗大飛機項目成敗的標準,不僅是未來一款大飛機、一個大飛機公司能否飛起來,更應是一個産業集群能否取得飛速發展。

  相關稿件
民營企業家:期望同造“大飛機” 2009-02-23
大飛機發動機公司仍有30%股權向全球招股 2009-01-19
中國大飛機之路有多遠 2008-11-04
大飛機研製將採用“主製造商—供應商”模式 2008-11-04
我國大飛機公司形成研發製造客服"三大中心" 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