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鐵路的市場化看上去遙遙無期,而在其內部,卻有可能已經不是鐵板一塊了。這次打折優惠政策雖然力度不大,但這起碼説明,主管部門已經看到了需求的波動,並開始市場化嘗試。
3月16日《京華時報》報道,鐵道部推出了打折優惠政策,根據鐵道部的最新規定,從3月15日至6月30日,鐵路部門將對列車運行中的空閒臥鋪進行打折,優惠幅度在20%—50%之間。
這個消息非常令人關注,原因就在於我們的鐵路票價異常堅挺,別説打折了,春運票價不上浮人們就謝天謝地了。
據有關分析,鐵道部此次推出打折優惠政策,是因為鐵路自春運後進入淡季,拉動旅客乘車需求的願望比較強烈,還有人認為,這是鐵道部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推出的營銷策略,筆者認為,這從邏輯上可以理解,畢竟,鐵路部門很多年沒有打過折了。
關於上一次火車票打折的“美好記憶”,已經是七年前的事了,估計沒幾個人能記得。據報道,1984年、1998年、2002年,鐵道部曾經三次對空閒臥鋪進行打折優惠,這當然可以看作是“鐵老大”對市場資源的充分利用。無論如何,火車票打折都給人一個明確信號,看似需求遠遠大於供給的中國鐵路,在特定的時段、特定的路線上,是供大於求的。
近年來,雖然春運期間一票難求,但只要過了春運,人們買火車票一般不是太困難,不用到火車站徹夜排隊,在車票代售點就能買到。當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票價是全價的。現在,除了春運期間有關部門會定期發布火車票的存量情況,普通百姓平時很難及時獲得火車票數量的相關信息。於是,對這種信息的判斷,便常常來自自己的經驗總結——只要不是非常時期,上了車再買票,並非不可能;有經驗的乘客還知道,在乘務員和車長手裏,一般還會有機動票,有時上車後還能補張臥鋪票。
中國鐵路的市場化看上去遙遙無期,而在其內部,卻有可能已經不是鐵板一塊了。這次打折優惠政策雖然力度不大,但起碼説明,主管部門已經看到了需求的波動,並開始市場化嘗試。
這告訴我們,哪怕一個行業是壟斷性質的,其內部也並非沒有市場化運作的絲毫空間。關鍵問題在於,有關部門是否有改革的動力。當然,鐵道部此次打折優惠措施,有着春運過去、淡季來臨,金融危機使得坐火車的人減少等原因,但我們對此仍然應該給予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