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助推國內企業邁向跨國企業
    2009-03-17    本報記者:張莫 劉璐璐 實習生:周玉潔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對新&&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業內專家認為,這不但適應當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階段,也標誌着我國海外投資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辦法》&&正當其時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近年來高速增長,目前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需要戰略部署和具體指導舉措的階段。”發改委對外經濟所所長張燕生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2至2007年,我國非金融對外投資年均增速是56%,2008年的對外直接投資已超過500億美元,達到了521.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6.7%。
  張燕生説,1993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下一直是順差,要達到整體國際收支平衡,資本和金融項目下必須要逆差。但是目前我國的困境是資本和金融項目下私人資本流出渠道不暢通,因此《辦法》的&&是在國家層面上,在資本和金融項目下開闢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市場化和更加便利的渠道。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説,境外投資管理辦法的&&也表明國家對外匯使用方向上的轉變,即從原來購買更多國債到鼓勵更多的海外投資。這既符合我國經濟中長期的發展戰略,也是應對短期危機的策略。因為危機中,各項資産價格的下降,讓原來走出去的障礙和風險相對減少。

  從強制核準到引導服務

  “通篇看《辦法》,是對管理權限的下放,並且簡化了核準程序,政府由原先的具體的強制性核準轉變為宏觀調控,商務部也更加注重服務和引導。”宏源證券投資銀行並購業務部總經理洪濤説。
  洪濤&&,隨着企業自身的發展,外貿自主權不斷擴大,其海外並購的意願和動機越來越強烈,同時,國內外金融體系在提供海外融資的融資效率和規模不斷擴大。此時,如果還是商務部一級核準,會讓效率降低。
  “現在把管理境外投資權下放到省一級,更有利於企業收購海外優質資源:引進先進技術、並購高端産能企業、擴大市場渠道,從而促使國內大型企業轉變為跨國企業。”洪濤説。
  “通過政府間協商談判,推動自由貿易協定是政府做企業後盾的好形式。”張曉晶説,通過對東道國投資權益保護、知識産權保護、避免雙重徵稅等方面的規範,用多邊、雙邊經貿磋商機制促進對外投資,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創造環境。

  着重提出規範企業行為

  “我們在之前的調研中也發現,有的企業在國內很厲害,但是到了國際上競爭力就不行了,為什麼呢?因為有的企業在國內經商是用‘金錢’通關,但這是違法的,在國外很多地方行不通。包括在俄羅斯和越南等地,也暴露出大量這方面的問題。這次的《辦法》,提出了規範企業行為的要求,實際上就是維護中國在海外的商譽,”張燕生説。
  張燕生説,政府一定要建立相關的機制,使企業在境外的活動更加規範、透明,“這方面政府的力度一定要加大。”他説。

  相關稿件
《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截至20日 2009-01-08
《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徵求公眾意見 2009-01-08
中投公司:去年9月起已調整境外投資計劃 2009-01-06
全球經濟“遇冷” 中國境外投資勝算幾許 2008-09-12
全球經濟遇冷 中國境外投資勝算幾許 200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