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籌股回歸將給A股市場帶來什麼
    2009-03-16    閆立良    來源:證券時報

  “央行的表態,讓紅籌股回歸A股市場已是箭在弦上,同時一些準備了很久的金融衍生産品也將隨之而來。”周末的市場充斥着這樣的聲音。
  “進一步研究紅籌企業回歸A股市場以及推進國際板建設的相關問題,增強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央行近日發布的《2008年國際金融市場發展報告》再次將紅籌股的回歸推向市場焦點。
  央行的報告裏對紅籌股回歸和國際板建設並沒有進一步的説明,但這個消息已經開始讓市場各方躁動。
  “紅籌股”實際上並不是一個法律定義,而是市場對於那些在海外註冊、在香港上市、主要業務在中國內地的上市公司的一種稱謂。雖然主要業務在中國內地,但從法律上説,紅籌公司是香港公司,接受香港公司條例的監管。1997年4月,恒生指數服務公司着手編制恒生紅籌股指數時,就是按這一標準來劃定紅籌股的。目前,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紅籌公司近百家。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盛大網絡公司總裁陳天橋就認為,完善國內創新企業投融資環境,鼓勵紅籌股中的民營企業回歸A股就是一條可行之路。
  關於紅籌股回歸的方式,業界此前比較青睞CDR的方式。然而,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業界認為,採用CDR的方式幾乎沒有可能。雖然我國討論實施CDR的時間已經很久,但其複雜的配套環節註定了其在短期內難以成行。
  目前業界比較認同的是,紅籌股直接發A股回歸。但央行報告裏提到的國際板設想也讓紅籌股回歸多了一種方式。
  作為衍生品的CDR退出紅籌股回歸考慮範圍,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並不能有效改善A股市場的結構和質量,因而也不能“增強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據了解,監管層曾於去年發布了相關法規,解決了紅籌股回歸的部分法律性和技術性障礙。為了防止把紅籌股回歸作為打壓股市的籌碼,杜絕將紅籌股回歸作為新的“圈錢”方式,法規分別從市值、利潤等方面設立門檻。比如在港上市須逾1年;市值不可少於200億元;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凈利潤不能低於20億元;需滿足年度純利逾10億元指標;50%以上的經營性資産在境內,或者50%以上的利潤來源於境內業務。
  紅籌股回歸會給A股市場帶來什麼呢?
  首先,改善市場格局和結構。大型紅籌回A股上市,給A股市場帶來的一個最直接的變化是,內地市場的總市值與IPO規模將迅速壯大。H股和紅籌回歸,會給內地資本市場增加很多大規模的優秀企業。有了這麼多的優質股票供應,整個市場的格局和結構都會有很大的改善。
  其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回歸的企業先在海外上市,經過了國際資本市場的洗禮,公司治理比較完善,這對於改善內地市場的公司治理水平也有不小的幫助。這些企業積累起來的一整套的成熟、規範、國際化的企業經營和管理經驗,將有助於提高國內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整體水平。
  第三,帶動國內相關行業儘早渡過經濟危機。境外紅籌的回歸,使得他們的註冊、上市地與主體業務的發生地完全吻合,有利於為這些企業創造更好的經營環境,並增強這些企業的投融資能力,不但他們能更快更好地發展,還能帶動整個行業。尤其是現在國內正在落實産業調整規劃,這些紅籌股的回歸將會給國內相關産業公司帶來積極的影響,會更快地帶動相關行業的復蘇。
  第四,提供高投資標的的質量。紅籌回歸A股上市,為國內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從而能夠更多地分享到國內經濟增長的成果,也有利於機構投資者參與程度的提高。
  第五,為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創造條件。“紅籌股回歸會健全國內資本市場的功能,衍生品和交易機制也會得到完善。”一位監管層人士如此表述。在紅籌股回歸形成一定規模之後,將會給A股市場帶來上述積極意義。在其形成一定規模之後,或許就會成為如股指期貨、備兌權證等金融衍生品推出的重要契機。

  相關稿件
紅籌股回歸提速加大擴容壓力 2007-09-24
建行啟動紅籌股海歸 2007-09-10
紅籌股回歸乃大勢所趨 2007-06-12
銀行理財挂鉤紅籌股 2007-05-23
紅籌股回歸通道已打開 中國股市走向國際化 200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