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匯換需”與“外儲內用”
    2009-03-02    宋兆卿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有消息稱,中投公司已將投資重點轉向自然資源領域,或投資澳大利亞及歐洲、美洲的礦業資産,這意味着中國的外匯資産正在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變。與泡沫化嚴重的海外金融資産和隨時可能貶值的美元資産相比,自然資源在當下顯然更具保值增值的作用,從長遠看來對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如何令中國的鉅額外匯儲備效益最大化,是令國人為之撓頭的問題。在連續6個月增持之後,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量已達6962億美元,約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近七成是美元資産。而隨着龐大經濟刺激計劃的實施,美國將會通過進一步增發國債或製造通貨膨脹來為其救市成本融資,這將導致中國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産面臨資産價值下降與美元貶值的雙重衝擊。而中投公司此前對黑石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的兩筆投資虧損已累計86億美元。事實證明,看似龐大的海外金融帝國其實只是過度使用杠桿的“紙老虎”,而自然資源與之相比不僅看得見摸得着,更是中國經濟未來長遠發展之所必需。
  中國是一個對進口能源與大宗商品依賴程度很高的國家,而本身資源又不夠豐富,所以自然資源可以説是目前中國維持經濟高增長的最大障礙。中國近幾年在國際市場遭遇的最大尷尬是買什麼、什麼漲,在之前全球商品大幅飆升之時,空有充足資金卻不敢放手投資。目前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為中國以較低成本建立能源與大宗商品儲備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中國礦業巨頭趁國外礦産商資金緊缺之際出手收購,更可為中國日後平抑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埋下伏筆。
  溫家寶總理本月在訪歐時&&,“中國政府在必要情況下會將中國鉅額外匯儲備的一部分用於國內”。這包括用外匯來購買亟需的設備和技術,當然也包括增加能源和資源儲備以及購買戰略性資産等。近期,中俄兩國簽署了一項價值250億美元的大型能源協議,中國將可確保未來20年裏獲得俄羅斯的石油供給;中國鋁業同意支付123億美元換得力拓主要鐵、銅和鋁礦資産的股份,並以72億美元買下力拓發行的可轉債;五礦集團欲出價17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鋅礦商Oz Minerals;中金嶺南收購澳大利亞PEM公司50.1%的股權,成為中國有色金屬行業首家絕對控股收購發達國家資源的企業。中投公司也透露正轉移其投資重點至自然資源、固定收益和地産領域。
  危機總會過去,作為一時避風港的美元終將會因為鉅額債務而貶值,而自然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其價格不可能一直徘徊在低位。一方面,以匯換需,在當下具有資産保值增值的作用,而把外匯儲備轉變成進口産品,更可為中國應對金融危機與長遠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和活力;另一方面,相關出口國也可因此獲得資金、推動生産並促進出口,實現中國與貿易夥伴間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多贏格局,促進世界經濟的復蘇。

  相關稿件
中國運用外儲改變石油交易格局 2009-02-25
鉅額外儲考驗中國“財技” 2009-02-23
外儲應如何服務於擴大內需 2009-02-20
合理使用外儲撬動國內經濟發展 2009-02-17
中投總經理高西慶:分外儲可能帶來大麻煩 200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