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買美國國債勢成兩難之局
    2009-02-25    劉曉忠    來源:新京報

  在臨上飛機結束亞洲之旅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還唸唸不忘呼籲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為美國鉅額的經濟刺激計劃提供資金來源(據2月24日《東方早報》)。然而,美國迭創新高的財政赤字以及美國金融機構、私人部門的去杠桿化,正提高了美國國債及其他美元資産的信用違約風險。

  最近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去年12月末增持美國國債143億美元,總量達到6962億美元。具體分析,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的預防性色彩進一步增強,去年中國採取拋售風險較大的美國機構債(如兩房債券等)和增持美國短期國債反映了中國加強了外匯資産流動性,其避險投資的偏好得到了強化。但是,單一風險偏好主導下的外儲投資也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風險過於集中在政府一方。
  若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為美國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融資,則美國在繼續獲得中國等國購買國債的同時,卻通過“購買美國貨”條款降低國際採購,中國繼續為美國提供的融資將難以維繫。因為購買美國貨條款本質上是美國政府把從國際市場借來的錢用於發展國內貿易,而非國際貿易,導致了國際貿易的萎縮;而國際貿易的萎縮則意味着中國等國的貿易條件惡化,外需市場萎縮,從而貿易盈餘下降。
  但如中國把部分外匯儲備投資於資源類資産或直接購買資源,且中國投資資源的賣方獲得的資金用來補充其資本金、增加撥備或者提高負債去杠桿化,也意味着國際貿易的萎縮。畢竟,在金融市場、非居民私人部門財務和居民消費幾大要素同時去杠桿化的形勢下,國際貿易從整體上呈現出明顯的下降態勢。
  由此看來,對於中美兩國來講,美國希望中國繼續為此國債提供融資,前提是雙方都盡量避免和防止貿易保護主義;否則對中國來講,買與不買美國國債就不是意向問題,而是能不能買的問題了。從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量看,隨着外需市場的萎縮,貿易順差呈現出逐步回落的趨勢。新增貿易順差的增速下降乃至絕對值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中國新增美國國債的能力。
  中國買與不買美國國債實際上陷入了一種兩難抉擇的命題之中。在全球經濟金融危機日益惡化的當前,美國國債是相對較為安全的避險産品,且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及其他美元資産存在穩定出口的可能性;而在外需萎縮和貿易保護主義苗頭越來越明顯、美國私人部門和居民等去杠桿化等情況下,不可能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及其他美元資産來改善中國的貿易條件。
  顯然,美國財政和貿易雙赤字的缺口的大小及外貿難易程度,不僅反映全球經濟風險擴散的程度和烈度,而且與國際貿易的萎縮程度呈現出正相關聯。因為從全球經濟角度上看,美國貿易赤字下降,意味着其在財政赤字前提下的國際融資難度越來越大。

  相關稿件
日經濟深陷衰退擬推萬億美元國債 2009-02-17
2009年記賬式(一期)國債即將上市交易 2009-02-16
謝國忠:政府應發行1.5萬億國債 2009-02-06
美國債收益率上升是經濟轉好指標 2009-02-04
誰先逃離美國國債? 20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