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上任後已頻遭“下馬威”:兩名他提名的候任高官因醜聞而放棄提名;鉅額救市計劃因所謂“購國貨”條款而遭到國內質疑和各國抨擊;阿富汗戰場增兵行動尚未開始,通往阿富汗的兩條關鍵物資運輸通道卻已中斷;美國新財長蓋特納有關中國“操縱匯率”的言論引來了中國的強烈反對和世界媒體的紛紛批評。
奧巴馬組閣之時曾多次公開&&,要將游説者拒於其政府門外,要“凈化骯髒的華盛頓”。然而,一名軍方承包商游説者已經成為五角大樓的二號人物,“骯髒的華盛頓”還是讓奧巴馬防不勝防。
2月3日,奧巴馬提名的衞生與公眾服務部長人選達施勒和白宮首席績效官人選南希 基利弗同時因捲入漏稅醜聞而放棄提名。就在前一天,奧巴馬還&&堅決支持達施勒。兩名高官候選人落馬,奧巴馬不得不説,“我搞砸了,我為此負責。”這不是奧巴馬組閣過程中的第一次損兵折將。早在1月4日,奧巴馬就任總統之前,候任商務部長比爾 理查森就因涉嫌權錢交易而放棄提名。
奧巴馬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宣稱要“凈化華盛頓”的美國總統,他也不是第一個不得不與“骯髒的華盛頓”妥協的總統。只因他談得太多,引起美國人過高的期望;而現在,美國人發現,在這個問題上,奧巴馬和往屆總統基本上沒有差別。人們憂慮:在做得不夠多的時候,他是否説得太多?
與美國關係或近或遠的很多國家,都曾對奧巴馬的上任充滿了期待。但從過去的一週開始,這種較高的期望值已趨微妙下滑。譬如説,在蓋特納有關人民幣匯率的不當言論中,奧巴馬充當了一個“知情”甚至是“默許”的角色,歐洲多家媒體刊發質疑文章,認為身處經濟危機漩渦的美國正需中國的支持,此時“挑釁”人民幣實為不智之舉。
奧巴馬上任後推出鉅額救市計劃,因其中附加的“購國貨”條款引發了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強烈抨擊。多國領導人紛紛警告説,如果美國附加“購國貨”條款的經濟刺激計劃獲得批准,將引發全球的貿易大戰;其結果不是拯救美國,而是給美國和世界帶來災難。上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即緣於美國的一項貿易保護法案導致各國相繼採取報復措施。
奧巴馬的救市計劃在國內也面臨巨大壓力。儘管奧巴馬於2月3日&&,應當取消經濟刺激方案中會引起美國貿易夥伴不安的條款,但結果仍未可知。如果説去年美國國會在多方博弈之後終於通過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布什政府的“連哄帶嚇”,那麼這一次的奧巴馬救市計劃,國會顯然想發揮更大作用。
在國會、工會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與世界各國的反對聲之間,奧巴馬必須作出選擇。他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人的要求。
奧巴馬增兵阿富汗的計劃也將面臨嚴峻挑戰。2月3日,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巴基耶夫&&,吉方計劃關閉美軍設在吉首都比什凱克近郊馬納斯國際機場的空軍基地。這個美軍在中亞的唯一軍事基地,對北約向駐阿富汗部隊提供補給至關重要。此前數日,經由巴基斯坦通往阿富汗的一條陸路運輸通道剛被塔利班切斷。
奧巴馬頻遭“下馬威”表明,金融危機是把雙刃劍,它曾幫助奧巴馬入駐白宮,卻也讓他不可能有總統“實習期”,從一開始就必須面對殘酷的現實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