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管理制度應該注入新內涵
    2009-02-06    王成樂    來源:東方早報

  2月5日的《法制日報》刊文稱,近年來,伴隨著住房公積金規模的日益龐大(全國建設工作會議透露,2008年全國住房公積金繳納規模達到了2.02萬億元),住房公積金管理領域大案要案頻發。文章質疑現行的監管模式和制度能否管好這樣一大筆錢,呼籲加強住房公積金監管,變革公積金管理體制。

  文章對住房公積金監管模式及體制提出了質疑,然而根據《中國住房和公積金制度發展大綱》(叢誠著),“到2007年9月底,全國住房公積金貸款資金逾期率為0.25%,這一比率遠遠低於我國商業銀行的平均呆壞賬率。”這説明了三點,第一,全國住房公積金的借款人,也就是城鎮職工,絕大部分具有良好信用。第二,住房公積金制度設計,至少個人貸款業務設計是比較科學的。第三,公積金管理機構的運作是正常有效的。
  發軔于上海,誕生於1991年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是在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逐步豐富和完善起來的,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目前所實施的住房公積金制度,雖曾借鑒新加坡,但管理體制核心四句話:“管委會決策,管理中心運作、受託銀行專戶、財政監督”,具有相當的原創性。這個體制,既不同於信託,也不同於基金,也不同於銀行,具有相當的彈性和靈活性。這是與我國住房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制度建設發展的需要相適應的。這次發生於美國的次貸危機,進而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啟示我們,不要“言必稱希臘”。西方金融制度有先進的一面,也有危險的一面。土生土長的原創制度,雖然一時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個原創資源值得我們珍視,值得我們寶貝,只要不斷發展、調整和改善,必將結出碩果。
  目前的住房公積金制度與所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相協調和適應,具有比較鮮明的地方特色。我國的金融體制,主要是垂直主導,地方可以運用,足以影響全地區的金融或準金融政策工具並不多,而住房公積金正是這不多的工具當中比較直接有效的。這個特點,決定了它具有相當深遠的價值。
  當前,伴隨著住房公積金繳納規模擴大,主要問題是如何更好地用好公積金,讓這筆資金實實在在地為住房保障、為民生服務,而不是看到一點局部問題,就從制度層面不斷質疑,不斷折騰。比如,曾經實行過的公積金建房貸款,從上世紀90年代末叫停後,現在應根據當前住房保障的形勢需要,注入住房保障的新內涵,加快推出,以加大政府主導定價的住房供應量,平抑商品房房價。再比如,應研究&&住房公積金在支付住房租金領域的相關政策,引導形成健康、活躍,以中長期(3到5年或以上)租賃合約為主的城市居民的住房租賃市場,以降低人們的購房預期,進而平抑房價。除了投資需求外,主流需求還是自住,自住的住房問題的解決,一定是購買和租賃並舉,不能偏廢。一句話,在住房保障方面,住房公積金制度是大有可為的。

  相關稿件
住房公積金究竟是誰的財産 2009-02-06
南京市:正式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 2009-01-23
陜西省:&&新規定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率 2009-01-23
公積金建經適房有失公平 2009-01-16
公積金建房,需要繳存人同意 200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