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能否用好美國的軟實力
    2009-01-21    陳季冰    來源:南方都市報

  北京時間今天淩晨,貝拉克奧巴馬———一位父親來自肯尼亞的年輕非洲裔人士———正式宣布就任美利堅合眾國第44任總統。在金融海嘯愈演愈烈、恐怖主義持續不斷、地區衝突頻繁爆發的艱難時刻,這位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身上承載了整個世界熱切而充滿希望的凝視。

  “改變(Change)”真的已經(即將)到來了嗎?
  我對美國政府挽救經濟的能力十分懷疑。但我認為,作為當今世界的單極主導力量,美國重新塑造國際政治格局的潛力是不容否定的。何況在許多地區和領域,強大的美國本身就是問題的根源,人們自然有理由期望它“改變”成為解決問題的答案。
  1月13日,希拉裏克林頓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關于她國務卿資格的聽證會上首次提出了“靈巧實力”(Smartpower)這一概念。希拉裏代表奧巴馬承諾結束布希政府的外交戰略,放棄“刻板的意識形態”,追求“原則性和實用主義相結合”。她表示將加強美國的外交實力,“建立一個擁有更多夥伴且樹敵更少的世界”。當然,“使用武力有時是必需的”,但是它的目的應該是為了“保護我們的人民和利益”,而且是位于外交之後的“最後才使用的解決辦法”。
  顯而易見,“靈巧實力”是一個帶有鮮明的約瑟夫奈色彩的詞匯,它應當是指綜合軟硬實力于一身的力量,其含義包括利用外交、軍事、經濟、司法、政治和文化等各種影響力以實現目標。這意味著,未來民主黨政府的對外政策將與過去幾年過分強調通過武力來解決問題的單邊主義路線分道揚鑣。
  去年11月初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不久,因提出“軟實力”概念而聞名于世的美國政治學家、哈佛大學名譽教授約瑟夫奈就曾充滿信心地指出:“美國的軟實力得以恢復。”他在接受德國《明鏡》周刊採訪時表達了對新一屆政府在這方面的高度期待。事實上,這位曾擔任過卡特政府助理國務卿、克林頓政府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和助理國防部長的鐵桿民主黨人已經接受奧巴馬任命,出任新一屆駐日本大使。
  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不無道理地指出,鑒于美國國內的政治遊戲規則以及許多剛性化的
  利益關係,它的外交恐怕不太可能發生根本性變化,奧巴馬很可能將辜負人們的厚望。但在更多人看來,美國人民選舉一位非洲裔人士出任這個世界頭號強國總統這件事情本身,就已經極大地提升了美國的軟實力。《華盛頓郵報》l月15日的一篇報道説,因為奧巴馬的當選,許多在國外生活的美國人明顯感覺到了世界各地人民對美國態度的微妙改變和熱情。接受採訪的美國人也説他們突然獲得了新的威望:“我再也不用冒充加拿大人了……重新當美國人可真好!”
  一位在巴黎做紀念品批發生意的北非裔移民一語中的:“奧巴馬當選是所有人的勝利。”現在的問題是,奧巴馬和他的美國如何正確地培育和使用好這種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獲得的軟實力,使之造福世界而不是相反?
  “軟實力(Softpower)”與“硬實力(Hardpower)”的概念,是約瑟夫奈在20年前提出的。簡略地説: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是典型的“硬”權力,可用于要求他者改變其地位。硬權力可依賴勸誘(“胡蘿蔔”)和威脅(“大棒”)。還有一種間接的方式來達到需要的結果,可稱之為“權力的第二張面孔”。一個國家達到其在世界政治中期望的結果,可能因為其他國家希望追隨它,以其為榜樣,渴望達到其繁榮和開放的水準等。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現實世界政治目標的方式,確定議程,吸引其他國家與通過威脅、運用軍事或經濟武器迫使它們改變同樣重要。軟權力(使得他者期望你所期望的目標)吸引民眾,而不是迫使他們改變。確立預期的能力往往與無形的權力資源相關,如有吸引力的文化、被視為合法的或有道義威信的政策等。“如果我能夠讓你期望去做我所期望的事情,則我不需要迫使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軟實力並不具有強制力,卻是一種能夠帶來“同化”的權力(Co-optivepower)。在資訊時代,軟實力越來越重要,但它卻不是政府可以有意識控制的。當然,政府的有些政策———如廣泛參與國際磋商、無償提供國際公共品———是有可能支援軟實力的;另一些政策———如自私自利的保護主義或蠻橫無禮的單邊主義———將削弱軟實力。進入新世紀以後,約瑟夫奈一直在批評美國的許多所作所為已經嚴重地損害了它原本擁有的豐富的軟實力。
  “軟實力”一度也曾是中國學術界和大眾傳媒上炙手可熱的一個詞,也有不少人投身到如何提升中國軟實力的研究中去。其實,我個人覺得,將“軟”“硬”實力這對當今國際政治中的時髦概念與中國古代儒家津津樂道的一對關係作一比較研究,會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那就是“王道”與“霸道”。
  根據我個人的閱讀,孟子可能是對“王霸”之道闡述最多的一位古代儒家思想家。《公孫醜上》中的這段話可能比較精確地概括了儒家對王道和霸道的看法:“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湯以七十裏,文王以百裏。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很明顯,“王道”所依賴的主要是道義上的權威和感召力,而非土地、人口、軍隊等實現“霸道”所必備的物質資源。
  在當今世界,以武力徵服一個所謂“無賴國家”,對強大的美國來説或許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試圖以武力解決所有的事情,則是不可能的。“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盡心下》)而且,頻繁地使用單邊武力,將對軟實力所仰賴的道義權威産生難以估量的損害。“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告子下》)
  無論是約瑟夫奈教授在21世紀不遺余力提倡的“軟實力”,還是孟子在2000多年前不辭辛勞奔走傳播的“王道”,若作一個高度簡潔的概括,其實無非是孔子所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兩句一正一反的話也是今天我們贈送給奧巴馬總統的最合適的禮物。
  進而言之,正如許多人所言,中美關係是這個世紀中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整個世界的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此。鑒于此,如果我們能夠在當代美國的主流政治思想與古老中國的傳統政治智慧中尋找到更多共通之處,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入推進雙方思想上的溝通,就將顯示出尤為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相關稿件
奧巴馬炫目登場改寫歷史 美股反施“下馬威” 2009-01-21
奧巴馬“夢之隊”:重塑美國責任 2009-01-21
奧巴馬:Web 2.0時代的美國總統 2009-01-21
奧巴馬發表就職演説 2009-01-21
內憂外患交織 奧巴馬“蜜月期”能持續多久 200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