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樓市、債市“三劍”怎能齊發
    2009-01-09    田立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繼10教授聯名上書救市、李稻葵上書呼籲社保基金接手“大小非”之後,元月7日,北京科技大學的趙曉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任若恩教授再次聯手呼籲:擴大內需“必須股市、樓市、債市三劍齊發”。

  與前兩次學者上書不同,這次兩位學者沒有單純地站在股市的角度談救市,而是更廣泛地觸及宏觀經濟多個層面。萬字文章從金融海嘯的危害到未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再到“三大市場”在經濟復蘇中的職能,不僅內容包羅萬象,措施也具體到位,讓人不難體味到其中魄力與精細。但是作為兩位教授的同行,我在對他們的坦誠欽佩之餘,也對其結論中存在學術邏輯錯誤感到遺憾。
  首先,在分析樓市問題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必須要澄清:房地産的屬性到底是什麼?很多人、尤其是經濟學家總是習慣將其視為商品,習慣用商品的供求關係解釋房地産的價格機制,這是錯誤的。如果房地産真是商品,供求關係真的可以影響房價的話,那麼,從2002年到2007年國家通過提高房貸利率抑制房地産過熱的政策怎會失敗了呢?按照經濟學的解釋,提高房貸利率可以抑制需求,進而造成房地産均衡價格的下降。同樣,現在國家一再降低房貸利率,房價怎麼不升反降呢?這只能説明一個問題,經濟學關於供求決定價格的理論不適用於分析房地産市場,而不適用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房地産的資産屬性遠大於商品屬性。
  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馬科維茨的資産組合理論告訴我們,決定資産價格的力量是預期收益及相應的風險,而不是所謂的供求關係,當我們不能改變預期和風險水平時,就不可能去改變像房地産這樣的資産的價格運行趨勢。這個問題不弄清楚,關於樓市任何結論都不可能正確。
  從實物期權的角度看,房地産實際上相當於一個國家宏觀經濟的看漲期權,經濟價值是這項期權的標的物,經濟處於上升期時,房價就上漲;經濟處於下滑期時,房價就下跌。這一規律已經被無數次房地産危機的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基於這樣的理論,兩位教授關於樓市討論的兩個邏輯錯誤就很明顯了。
  第一,兩位教授認為房地産市場是 “擴大內需的頭號主力軍”,在邏輯上是顛倒的。如上所述,不是房地産市場拉動內需進而促使經濟好轉,而是經濟好轉了才能造就房地産市場的欣欣向榮。
  第二,樓市不可能與債市(局限於國債)同時利好。了解資産複製理論的人都知道,如果我們把房地産視為宏觀經濟的看漲期權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用宏觀經濟的多方頭寸,加上一定頭寸比例的國債空方頭寸,來“複製”房地産的多方頭寸。通俗地説,就是房地産市場與國債市場的頭寸關係是負相關的,做多國債就相當於做空樓市;反過來,做多樓市也相當於做空國債。因此,所謂樓市與債市的齊頭並進在邏輯上是矛盾的。
  不僅如此,國債市場與股票市場也存在類似的關係,當經濟下滑時,投資者會傾向於無風險資産的投資,從而推升債市,但股市在這樣的情況下恰恰是下行的;反過來,當經濟看好時,投資者會預期企業價值提升,更多的轉向股市投資,從而推升股市,而冷落國債市場。
  這樣看來,所謂股市、樓市和債市的“三劍齊發”理論,只能是一種一廂情願,而非嚴謹的科學推導。

  相關稿件
股市財富效應難以支撐擴大內需 2009-01-09
上投摩根:2009年股市結構性機會值得把握 2009-01-09
[股市•2009-01-07]就業前景黯淡使美股受挫 2009-01-09
[滬深股市•2009-01-08]上證綜指失守1900點 2009-01-09
期盼加大力度呵護股市 200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