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通脹或是啟動內需有效途徑
    2008-12-26    傅勇    來源:上海證券報

    啟動消費,還需要更加宏大並且可以持續的計劃,這些計劃都需要擴大財政支出。在此情形下,適度通脹能夠引導經濟主體的預期,還能對某些消費領域産生直接的刺激。通過製造適度通脹的辦法來啟動內需、擴大消費其實沒有看上去那麼激進。因為,放出多少貨幣,畢竟還是在央行掌控之下的。
    自4萬億投資方案公布之後,有關促進消費的一攬子措施就成為各界下一個熱盼的政策熱點。其後的確不斷有鼓勵消費的針對性措施&&,但還沒有形成一個類似投資方案的一攬子框架措施。不過近日有了進展。國務院日前在常務會議上研究部署了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具體舉措,其着力點放在了理順城鄉流通體制上,同時也要求注意培育新的消費點,以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這些措施當然是必要的,但力度可能還不夠。搞活流通能夠減少市場摩擦、提高交易效率,進而刺激消費市場活躍。不過,消費歸根到底是“願意購買並且能夠購買的消費需求”。 要想增加消費,最根本還是要增加家庭的可以持續的真實收入。要做到這一點,十分艱難。凱恩斯主義傾向於認為,消費多少取決於家庭當期收入的高低,也就是説,如果政府在蕭條期能一次性提高家庭收入,那麼消費也就會出現跳躍性增加。
    然而,消費其實相對穩定,難以刺激。經濟學家發現,與當期收入相比,持久性收入是決定消費的更重要因素。理性的家庭都有平滑其長期甚至一生中消費水平的傾向,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質量大起大落。這意味着,成功地刺激消費的政策,應該能夠提升城鄉居民的持久性收入。如果僅僅是一次性的收入增加,老百姓會想著分在各個時期消費,因而對當期的消費啟動幫助不大。這也就是通過發行消費券很難真正擴大消費的理由。
    啟動消費,還需要更加宏大並且可以持續的計劃。政府應該考慮&&持久的利好,如實行結構性減稅,加快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積極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制定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以及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轉移支付等等。從現代消費理論來看,堅持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不僅是政策目標,實際上也是刺激消費和“保增長”的政策手段。
    可問題是,這些計劃都需要擴大財政支出,在保持財政平衡的條件下,不可能做這麼多事情。以福利主義著稱的北歐經濟體在很多方面的確是成功地做到了讓家庭沒有消費的後顧之憂,但這是以高稅收為前提的。所有福利國家都有着很高的邊際稅率,唯有如此才能具有大規模讓利於民的財力,也使得即便是在蕭條時期,政府購買仍然是商品市場購買的主力。
    另一個解決方案是實行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隨着降息空間的減少,這將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選擇。美國史無前例地進入了零利率時代,美聯儲將採用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除大規模直接購買國債外,美聯儲還將向特定領域如房貸和消費市場注入流動性。隨着日本央行將利率降至0.1%,印鈔機將重新啟動。
    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大衰退期間,伯南克就曾建議日本央行大幅增加國債的購買數量,即便在貨幣政策效果不彰的情況下,伯南克依然極力主張日本政府大力推行以通貨膨脹為代價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實際上在七年前就已經開始實行所謂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大致含義是:在借貸利率已然位於或接近零水準時,向金融系統注入大量資金以刺激借貸和提振經濟。在維持零利率兩年而經濟依然不振後,日本央行從2001年3月起便通過向銀行系統注入超額準備金試圖啟動經濟。
    當價格機制(降低利率)受到限制時,數量機制(擴張貨幣供應量)還值得嘗試。當然,這是一個需要勇氣的決定。在此之前,首先需要確定衰退的時間是否足夠長,只有是中長期的衰退,製造通脹才具有可行性,其次要決定何時結束這種激進的措施。
    現在各國打開貨幣供應閘門的時機看上去已經成熟。筆者相信,中國也正面臨同樣的選擇。日前公布的“金融30條”已明確將高於增長與物價上漲之和約3至4個百分點的增長幅度作為2009年貨幣供應總量目標,爭取全年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17%左右。當貨幣供應量明顯超過名義GDP增長時,實際上就意味着將會出現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因而這也可以看成是一個放鬆貨幣製造適度通脹的決定。
    適度的通脹能夠引導經濟主體的預期。對家庭來説,當預期物價將下跌時,推遲消費是理性的選擇,而當擴張貨幣供應量引發了通脹預期時,家庭就更有激勵擴大當前的消費。對企業也是一樣,當物價上漲的預期形成後,推遲投資也不再有利可圖。並且,當企業看到産品漲價後,將會擴大生産,這將增加産出和就業。
    定量放鬆的貨幣政策還能對某些消費領域産生直接的刺激。就像美聯儲可以有選擇地向房貸和消費市場注入流動性一樣,貨幣政策可以通過向農村金融、中小企業融資、進出口信貸和消費信貸等領域注資,來有針對性地啟動內需尤其是擴大內需。
    通過製造適度通脹的辦法來啟動內需、擴大消費沒有看上去那麼激進。其實,放出多少貨幣,還是在央行的掌控之下的。另外,有效需求不足理論的鼻祖馬爾薩斯給出的原始(或曰原創)的解決方案是,社會需要維持一個食利階層來消費掉剩餘的商品。比起馬氏這一建議,還是通過擴張貨幣來製造需求更容易為人接受。

  相關稿件
全球零利率趨勢隱藏惡性通脹危險 2008-12-17
通脹壓力持續緩解 全球迎來新一輪降息潮 2008-12-03
央行:貨幣政策近防通縮遠防通脹 2008-11-18
澳大利亞央行大幅下調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 2008-11-11
專家認為短期內通縮風險大於通脹 200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