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下鄉”還需關注三點
    2008-12-02    聞一言    來源:

  12月1日起,“家電下鄉”實施範圍擴大到14省區市,明年2月1日起在全國推廣,實施時間暫定4年。對農民購買彩電、冰箱(冰櫃)、手機、洗衣機4類産品,按産品銷售價格13%給予財政補貼。可實現家電下鄉4.8億台,拉動消費9200億元。(據12月1日《上海證券報》報道)

  國家擴大“家電下鄉”的實施範圍,對於家電企業來説,可以擴大銷售渠道,提高銷售數量,減少庫存總量,最直截了當的效果是有助於減壓並順利過冬。對於農民來説,可以通過享受買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等下鄉家電的財政性補貼,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然而,雖然“家電下鄉”利國、利民、利企,但對農民能否順利地用上“下鄉家電”,從中享受家電的便利還須從以下三點來關注:
  其一,農村電力是否跟得上。長期以來,農村供電,電壓不穩定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由於國家對農村供電投入不足,時至今日,農村用電仍舊處於一個相對不穩定的狀態之中,而要改變農村用電的問題,需要國家對農村電網進行大規模的投入與改造,雖然國家在拉動內需的4萬億元投入中對電網改造投入佔了相當的份額,但改造農村電網面廣量大線長,“遠水解不了近渴”,無法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改變農村供電電壓不穩現狀。
  其二,農村電價是否相呼應。農村電價長期高於城市,農民要求電價城鄉同價的呼聲日高,而農村電網管理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加上管理不善和不到位的弊病,導致農村電價居高不下,農民用電承受着非國民的待遇,而當“家電下鄉”,家用電器進入農家,農民用電量將大量增加,隨之而來的是電費的提高,農民為了減少電費支出,就會減少家電的使用時間,國家財政補貼的下鄉家電很容易成為農民家中新增添的“擺設”,買得起家電、用不起電的狀況將阻礙和困擾農民。
  其三,家電下鄉售後服務是否能保證。農村消費者住得很分散,對於農民用戶的售後服務將考驗家電下鄉是否真正能夠讓千百萬農戶從中受惠。農民用戶由於受到文化知識和家電使用知識普及的限制,加上農村電壓不穩等主客觀因素,農民用戶使用家電的損壞率肯定高於城市。而農村家電維修網絡的缺乏、維修技術人員的缺少和維修技術水平良莠不齊,下鄉家電一旦損壞,儘管國家對家電維修實行“三包”,但農民將付出比城裏人更高的維修成本。當維修成本過高讓農民無力承受時,農民用戶就會放棄維修,將家電束之高閣。
  由此可見,家電下鄉,惠及農民,不單單是一項財政補貼那麼簡單,需要從供電、電價、售後服務等多方面提供保障、提供服務、提供指導,這項惠及農民、農村的好政策才能讓農民從中受益,也才能讓更多農民分享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相關稿件
“家電下鄉”淪為家電企業的救命稻草? 2008-12-02
“家電下鄉”要好事做好 2008-12-02
“家電下鄉”不能只算經濟賬 2008-12-02
農民收入制約家電下鄉推廣效果 2008-12-02
“家電下鄉”呼喚配套措施 200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