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購買空置房,是在"救"誰
    2008-10-28    姚中秋    來源:新京報

    鄭州市宣布,將進入房地産市場購買空置房。事實上,鄭州市文件稱,入市購買空置房是“為了加快消化存量商品住房”,其目的是為了托市,而不是解決民眾的福利住房問題。

    各地政府拯救房市可謂新意迭出。最近,鄭州市政府宣布,將進入房地産市場,購買符合條件的已建成或在建的普通商品房,作為拆遷安置房、限價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房源。(10月26日《新京報》)該政策一出,輿論批評者居多。但一些房地産專家則認為,此措施可一舉多得。有些城市也已經準備效仿。

    批評此舉的意見普遍指向了政府拯救房市的動機。不過,地方政府有權、甚至也有義務拯救本地房市。因為,近些年來,房地産在各地經濟結構中所佔比例急劇上升,房地産相關稅費也是財政收入的大宗來源。如果房地産市場不穩定,則地方經濟也將被拖累陷入危機,地方財政收入也會大幅度縮減。所以,政府救市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另一方面,這幾年來,各地房價繼續上漲,遠遠超出普通民眾承受能力。因而,普通民眾、及反映民眾訴求的輿論樂於看到房價下跌。實際上,到今天,不少城市的房屋價格還沒有出現實質性下跌,房屋價格離人們的心理認可水平還有相當距離。
    這個時候,是否需要政府出面救市?人們難免有所懷疑。
    事實上,過去幾年房價不正常上漲的根源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基於自己的利益推波助瀾,甚至與房地産商合謀,推動房價不正常上漲,包括大面積拆遷舊城,改造城中村,人為製造被動需求。
    鋻於這一事實,人們很難相信,有地方政府此番出面拯救房市,真的是為了公共利益,為了穩定本地宏觀經濟。事實上,鄭州市的文件也確實印證了人們的普遍想法:該文件稱,入市購買空置房是“為了加快消化存量商品住房”,顯然其目的是為了托市,而不是單純為了解決民眾的福利住房問題。
    可以説,面對房地産市場,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陷入某種焦灼狀態。按照一般的經濟學、財政學原理,地方政府應當拯救本地房地産市場。因為,房地産市場如果拖累整體經濟,所有人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害,包括那些跟房地産一點都不沾邊的人口。但是,目前房地産市場的制度安排,卻使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無法得到民眾理解,難以具備足夠正當性。因為,地方政府作為土地賣家,與作為購房主體的民眾的利益是直接衝突的:地方政府希望地價不斷上升,當然也就樂於看到房價蒸蒸日上。
    因此,地方政府救市,民眾當然會認為,政府是在“救”開發商。在如此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格局下,經濟學、財政學的邏輯是無效的。
    這提示了一條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儘管一般的宏觀經濟學教科書不會寫它:政府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的正當性,以政府在市場中沒有特殊利益為前提。如果政府本來就不是相對超脫的宏觀經濟管理者,那麼,政府的調控措施始終難免輸送利益之嫌。

  相關稿件
政府買空置房是破壞市場的托市行為 2008-10-27
“買下空置房”如何實現多贏 2008-10-27
對空置房要不要徵稅 2008-07-25
武漢:房屋銷售持續下降 空置房增長加快 2008-07-25
用徵稅方式向空置房“開戰” 200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