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上海通用、一汽大眾奧迪、東風雪鐵龍和北京奔馳的經銷店都已經出現並網銷售的現象。與此同時,比亞迪、奇瑞、吉利、華晨中華等民族品牌卻進行着“分網”銷售變革。分網、並網兩種銷售模式,究竟孰是孰非,一時在業內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分網:“多子多福”的煩惱
“分網好,産生的效果猶如‘多子多福’,網絡分化越細,經營成本越低,消費者買車也能得到更多實惠。”這是業內人士對分網銷售的評價。 從去年開始,不少汽車廠家就開始在自己的營銷渠道上動手,實施分網銷售模式(指汽車廠家將旗下不同品牌汽車授權給不同經銷商進行獨立銷售的渠道模式)。分網銷售的好處顯而易見:除了能使消費者清楚認識企業不同層面的品牌,幫助企業在各個細分市場充分參與競爭外,還能集中經銷商的實力,突破各個市場的“瓶頸”。對於廠商而言,分網銷售則可更好地控制經銷商,避免經銷商內部惡性競爭。 但是,分網銷售的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最常見的是由産品分配不均而引起的經銷商間的利益不均。對一部分實力強的經銷商來説,分網銷售是好事,拿到暢銷車型的經營權,可以穩下心來做好單一車型的銷售和售後。但相對實力弱的經銷商只能揀剩下的“雞肋”,這對該品牌弱勢的4S店來説,造成了相當的不公平。業內人士認為,分網銷售也提高了單個經銷商的銷售成本及經營風險。尤其是4S店投資大,短時間內盈利較難,如果削減到只銷售一種車型,無疑風險會加大,投資回報率會大大降低。
並網:繞不開的利益之爭
而對於並網銷售來説,同樣有利有弊。並網銷售有利於跨國汽車公司資源的整合、銷售渠道的管理,並網能導致銷售專員進行更合理的區域調度、品牌宣傳及維護統一歸口管理,使企業的營銷方案順利實施。並網會帶來良好的渠道,有利於市場的拓展,幫助公司穩步發展。同時,並網導致暢通有序的渠道系統,有利於信息傳送,讓企業第一時間充分了解市場、掌握市場變動、處理危機。因此,已經有人斷言:從産品意義上來講,並網的趨勢不可逆轉。 但是,並網銷售也有廠家繞不開的利益之爭。儘管並網可以在成本、管理、營銷等方面進行資源整合,有利於提升效率與節省費用,卻始終難過“利益”這一關。Mazda3停産事件就是一個鮮活例子,當時馬自達在中國僅承諾一汽馬自達銷售有限公司一家渠道,但與長安合作後,這個承諾變了質。對於旗下品牌眾多、股權複雜的跨國公司而言,並網銷售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
營銷網絡作為汽車企業的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其建立和完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毋庸置疑的是,汽車銷售渠道變革將成為未來幾年內中國汽車業的熱點。對於國內廠商而言,並網與分網各有優劣。而對於在華跨國公司而言,由於跨國公司投資背景的複雜性,他們在中國的渠道整合,要比民族品牌艱難得多。事實上,不管是合資企業,還是民族品牌,分網還是並網,最終都取決於市場。當車賣不動的時候,還談什麼利益分配呢?所以説,市場才是最好的試金石,讓經銷商賺錢,讓産品滿意度提高,讓車型和品牌獲得良性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