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的報告認為,不能過度依賴房地産業拉動經濟增長。的確,房地産作為技術含量不高的“空心化”産業,被政府當做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這是非常不明智的。
此前,房地産業火熱,在東南沿海有的發達省份,幾乎所有的省屬國有大企業都在從事房地産開發。不少企業家説,做過房地産,其他的錢都不想賺了。一位資深的房地産觀察家還説,房地産的“快錢效應”正在蠱惑整個中國的經濟命脈滑入躁動不安的暴富陷阱。中國的房價之所以達到難以控制的地步,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國家的政策,那就是國家把住宅建設作為支柱産業發展。然而,我們不得不説,房地産的瘋狂發展,在帶動一些人暴富的同時,也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有專家説,房地産業的畸形發展實際上隱含着一個攸關國家現代化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 很難想象,一個在國際上有足夠競爭力的強國,其崛起靠的不是科技、實業、教育,而是建立在所謂“全民皆房”的“繁榮興旺”上。美國以往的支柱産業是鐵路、鋼鐵、石油、飛機和汽車製造業,現在是航天、信息産業。日本是靠汽車、電子、光學和計算機産業奠定世界經濟第二的基礎。而我國卻是把開發商聲稱只為富人“蓋房子”的房地産業當成了支柱産業。房地産業能使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嗎?顯然不能,因為房地産業的迅猛發展,能帶動的只是煤炭、鋼鐵、土地的巨大損耗,並不能刺激科技進步。 隨着經濟增速放緩和房地産市場的低迷,增長方式轉變、結構轉型的挑戰越來越清晰。政府及官員要明白一個道理:房地産支撐不起大國崛起,不該成為經濟增長主力。同時,不要急着救房地産,無論是中央政府還地方政府,都應該考慮放緩發展房地産,讓行業回歸健康運行軌道。目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或是“倒逼”增長方式轉變的大好時機,希望政府和企業經營者做出理智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