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場重塑市場的金融危機,變革正在進行。5年後金融市場將會怎麼樣?這或許很難猜測,因為就在過去的半年中,華爾街的五大投行就少了3個,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做一些大膽的預測。
資産價格難以回到原來的水平
或許主要股指未必不會創出新高,但是以市盈率或者市凈率這些指標來看,資産估值將大幅回落。原因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投資杠桿比率的下跌以及信貸成本的上升。 杠桿比率的萎縮正推動着全球資産價格的回落。幾乎所有的華爾街金融機構都在收縮這個比率,陷入困境的雷曼兄弟也在第三季季報中指出,該公司第三季度末的凈杠桿利率從第二季度的12.1倍回落到了10.6倍,雷曼稱這種趨勢為“有所改善”。 這種行為將影響全球市場金融價格的表現。 另外信貸成本的上升也影響着資産價格,信貸成本是很多基金經理投資模型中重要的變量,信貸成本的提高往往會拖累資産估值。 在資産市場上,高估和低估完全是相對的概念。如果投資者開始習慣以10倍而不是20倍市盈率的價格交易股票,高估和低估概念也將被重新定義。
貨幣將以更接近真實價值的價格交易
美元的走勢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在最近兩個月,美元對大多數貨幣都出現了大幅上揚。這被筆者視為是真實價值的回歸。 但是在未來這種趨勢將出現細微的變化。對於主流貨幣而言,美元依舊有所低估,筆者認為美元指數的合理位置應該在90左右,較目前的位置仍有超過10%以上的空間。 但是相對於人為低估的貨幣(往往為不能自由流通的貨幣),美元的弱勢並未結束。在商品價格和資金成本都出現上升,並且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曾經對匯率進行控制的國家將會越來越傾向於提高本幣匯價,特別是那些擁有貿易順差的國家。 這意味着外匯市場的交易價格將向真實價值靠攏。
美國國債收益率回升
5年後我們可能看到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5%以上的水平,而在本週,該收益率一度逼近3.5%,遠遠低於當前的通脹水平。 長期國債是今年不多的取得正收益的投資品種,但這並不意味着這是一筆精明的投資。金融市場的動蕩導致大批資金涌入國債市場並推高債券價格,吸引更多的資金入場。一旦市場趨於穩定,國債價格的回落將和上漲一樣驚人。
“中國墻”坍塌
一道“中國墻”(Chinese
Wall),曾經將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嚴格分隔開,但是在不久之後我們可能看到獨立的投資銀行徹底淡出市場,徹底沖毀這堵名存實亡的墻。 在本輪次貸危機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投資銀行業務在金融市場景氣的時候可以利潤豐厚,但對風險的抵禦能力並不足。 在過去幾年中,大型投資銀行將自己的定位從略顯呆滯的顧問轉變成了市場交易中的大玩家,自營業務開始快速擴張,加上杠桿的普遍運用,利潤暴漲的同時也讓投資銀行成為了一個高危行業。一次致命的決策失誤就可能讓一家百年老店走上絕路,從概率上來説,錯誤必將發生,問題只是時間。 對於投資銀行來説,找到一家大型的商業銀行作為靠山將成為主流,本被視為活力不足的商業銀行正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緩衝墊。 這種改變可能是主動進行,也可能是被動的。投資者對於獨立投資銀行經營的擔憂將推升這些機構的融資成本,令他們在競爭中處於劣勢,讓他們主動選擇對象合併,也可能是商業銀行巨頭在危機發生時直接接管陷入困境的投資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