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有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是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作為華爾街的巨無霸之一,日前正式申請破産。 次貸危機演繹至今,從貝爾斯登開始,及至美林、房利美和房地美,乃至今日之雷曼兄弟,市場似乎已經對諸多知名金融機構的倒閉重組習以為常。但與以往諸多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後,美國政府部門的積極介入不同,此次雷曼兄弟的遭遇似乎更加令市場“寒心”。貝爾斯登被重組幾乎是在美國財政部門一手操控之下完成的,而“兩房”更是直接被財政部門全單收購,但面對雷曼兄弟的窘境,美國政府部門卻絲毫沒有救助的意圖,大有任其自然死去的意味。 對於這一變化,我們能夠從兩方面給出解釋:一是,儘管雷曼兄弟同為知名投行,但是對於美國房地産市場走勢、美國金融市場穩定的實際影響要遠遜於其他機構;其二,市場有其自身的波動規律,政府救市的結果並不可能改變市場趨勢,只可能是減緩負面影響的大小,放手讓雷曼兄弟死去,是順應了市場趨勢的選擇。 世界經濟早已連為一個整體,美國經濟的波動必然會對中國經濟以及調控政策的變化産生影響。羸弱的A股市場由於投資信心缺失,所以更加傾向於放大所有的悲觀消息,因此,雷曼兄弟破産立即引來A股市場的跟風大跌,甚至直接讓上證指數跌破了2000點整數關口。 雷曼兄弟等事件本身,對於中國經濟的具體影響並不明顯,但是對國內調控部門判斷整體經濟形勢卻至關重要。次貸危機的喋喋不休表明投資性需求徹底萎縮,而國際能源及大宗商品價格由暴漲至暴跌,同樣證明實際經濟增長需求在放緩。類似的諸多經濟跡象表明,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周期已經到來,中國作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體,能否脫離經濟周期的制約與影響? 周末,央行出乎意料地宣布同時調降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兩率”齊降在某種程度上表明“從緊貨幣政策”的松動。從時間的先後關係看,我們很難割裂雷曼兄弟破産事件等次貸危機深化對於調控部門決策的影響。政策方向明確,有助於下一步調控政策效果的落實。之前,在宏觀調控政策目標由“雙防”變為“一保一控”之後,如何實現“保”與“控”之間的政策權衡,始終是市場關注的核心議題。而上述諸多經濟跡象表明,在“保增長”與“控過熱”兩大政策目標之間,調控政策的重心理應越來越傾向於前者。在此背景下,調整已經持續達近兩年的從緊貨幣政策方向,轉而為微觀經濟主體創造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似是題中應有之意。 美國次貸危機遠在大洋彼岸,雷曼兄弟破産直接受到衝擊的也不過是公司員工、債權人和股東,美國政府對於雷曼兄弟的救與不救,也無干於中國投資者的現實利益。但是仔細觀察海外金融市場的一些細節變化,繼而及時而主動地調整自身經濟調控重心與調控力度,這就是海外市場波動帶給中國最大的裨益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