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兩房”或加重CDS市場風險
    2008-09-11    劉曉忠    來源:新京報

  美股三大指數周二盡數大跌,一天內將前日股市大漲成果盡數收回。對於美國政府接管“兩房”的舉動,華爾街只買賬了一天。市場對“兩房”危機的憂慮,來自一些並未被救市計劃覆蓋的領域。

  這一或隱或顯的危機領域很可能就是規模更為龐大的信用違約互換(CDS)市場。目前CDS市場的規模達到62萬億美元,是美國金融市場乃至全球金融市場主要的風險資産再次配置保險,以及融資的市場。巴菲特稱CDS為“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索羅斯則把CDS市場稱做“隨時可能掉下來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CDS本身是一種風險資産再配置、市場化分散和管理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X公司向Y銀行借款,Y從中賺取利息;但假如X破産,Y可能連本金都損失掉。CDS的機制,則是由金融公司Z為Y提供保險,Y每年支付Z保費。如果X破産,Z公司保障Y銀行的本金,補償它所有的損失。如果X按時償債,Y的保費就成了Z的盈利。
  通過CDS,債券的持有者X就把自己面臨的信貸違約風險轉嫁給賣違約保險的Z了。但最初成交CDS時,並沒有任何機制檢查來保證Z有足夠的儲備資本。
  在CDS市場中,有相當大數量的基礎金融資産來源於兩房提供的信貸資産以及其他固定收益證券。兩房被接管後,標準普爾等信用評級機構提高了兩房發行的固定收益證券的評級,有機構甚至將其提高到了美國國債級別。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與兩房債券進行信用違約互換的對手的風險突出了。抬高了兩房債券的信用,卻使得“做空”其債券一方“破産”。
  假設在接管前兩房發行的固定收益證券與其他固定收益證券信用違約互換的信用利差為50個BP;兩房被接管後,這個信用利差擴大到了80個BP。這多出來的30個BP就成為了CDS市場信用違約風險敞口的一部分。由於在CDS基礎上還有更為複雜的對衝或衍生金融産品及工具,,CDS市場可能暴露出來的風險敞口的破壞性是相當巨大的。
  在當前的金融市場中,金融衍生産品工具的廣泛使用,已經使過去本來分散的産品風險結合成複雜的金融産品鏈風險。CDS的破壞性不僅體現在其規模巨大,更來自於其複雜而缺乏監管的結構。
  因此,對於各國央行和其他國際債權人而言,美國財政部接管兩房並不意味着市場就必然出現風平浪靜,危機也必然會逐漸消退。各國央行和其他國際債權人應該在警惕風險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以合力的形式逐漸緩解和消化風險。

  相關稿件
美政府拯救“兩房” 信自由更重理性 2008-09-10
搶救兩房並非市場經濟敗局 2008-09-10
從美國接管“兩房”看金融自由化 2008-09-10
美國政府拯救兩房模式不可複製 2008-09-10
白宮&&:美政府接管“兩房”是必要行動 20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