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從“藍廳”到“鳥巢”的小人物
    2008-08-29    李忠東    來源:經濟參考報
  “藍廳”是斯德哥爾摩的市政廳,已成為瑞典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就在這裡隆重舉行。進入“藍廳”之前,必須首先經過旁邊的一個廳。映入眼簾的是位於墻面高處的一個小夥子的雕塑頭像,沒有任何介紹性的文字。
  説起它的由來,並不複雜。原來在“藍廳”落成之後,大家都覺得為建築者留個紀念很有必要。於是以其中一個幹活最賣力的年輕人為原型,雕成塑像鑲在墻上。再往前走幾步,可以看到一幅巨大的油畫,上面畫着一個人的肖像。他是誰呢?並非什麼達官貴人,而是一個當年給“藍廳”建築工地送啤酒的搬運工。他每天在工人下班後及時送來啤酒,給人們帶來了歡樂,為了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大家請了一位名畫家為他畫了這張肖像。在大雅之堂為“小人物”塑像畫像,足見瑞典對普通百姓的崇敬。凡是進入“藍廳”的人,不論是瑞典國王、王后和政要,還是各國科技精英,都無一例外地要先瞻仰這兩位當年普普通通的勞動者,緬懷他們的功績。
  這種尊重體現在瑞典生活的方方面面,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也不例外。“藍廳”只能容納1300人出席宴會,為此每人的座位寬度限制在60厘米,只有主賓席的座位為80厘米,就座的是瑞典國王、王后和其他貴賓。然而近年來隨着來賓數量的增加,主賓席上的每個座位一律減少了20厘米,和所有與會者的座位一樣寬。另外,宴會上的菜肴也沒有什麼兩樣。在諾貝爾獎的頒獎晚宴上,最為風光的不是國王、王后和別的權貴,而是為進步、和平和科技發展作出貢獻的學者和科學家。
  在美國和加拿大,不少城市都熱衷於為普普通通的人設立“紀念日”,以表彰他們為社區和公眾所作的貢獻。他們中間有的是忠於職守的郵差、捨身救人的消防隊員、默默無聞做了一輩子義工的老人……香港著名藝人沈殿霞女士不幸病故後,她生前定居地加拿大溫哥華的市長宣布將2008年6月1日(沈殿霞生日)定為“沈殿霞日”。這位普通的華裔移民之所以能在外國城市獲此殊榮,是由於當年她在當地居住期間熱心參加社區工作,積極投身各項慈善籌款活動。
  這樣的紀念日儘管是一次性的,然而在公眾和社區中産生的影響卻難以估量。
  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與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一起被並稱為北京奧運會兩大標誌性建築物,它們一圓一方,充分體現了中國“天圓地方”的建築理念,在視覺上極具衝擊力。特別是鳥巢,柱子結構“東倒西歪”,交線相當複雜,在焊接方面的難度相當大,對技術的要求甚嚴。擔負重任的焊工們都是在經過嚴格的培訓考核之後,優中選優的佼佼者。他們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堅持優質高效,勝利地完成任務,為北京奧運會作出了貢獻。
  為了讓這些普通的焊工在“鳥巢”留下自己的“痕跡”,他們在每條焊縫邊上都鐫刻了自己的名字。在舉世矚目的奧運工程中留名,這種尊敬建設者的舉動意義非凡,使人備感溫暖,值得稱道。
  勞動是人類的一切素質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並靠它使自己告別了動物界。正因為如此,勞動從遠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尊崇。尤其是那些不畏艱苦、認真負責、富有創造性的傑出勞動者,更是贏得無比的光榮。財富的産生,是包括勞動、資源、資本、技術、管理等在內的生産諸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係大家共同創造的。
  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尊重創造和保護權利應該成為大家的共識。提倡以人為本,首先應當從尊重人的勞動開始。建設和諧平安的現代社會,既離不開腦力勞動者,同時也需要體力勞動者。勞動者的偉大,不在於金錢收入的多與少,不在於白領、藍領的分界,不在於世俗觀念的地位高低,而在於勞動者的高尚品質。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否有尊嚴,其實就看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平民、每一個普通勞動者是否擁有尊嚴。只要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這樣的“小人物”都必須受到尊敬,都應該收穫快樂。
  相關稿件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刷新國內在用建築高度 2008-08-29
上半年全國建築業總産值同比增24.4% 2008-08-19
青島:賞建築 逛老街 游海濱 “哈”啤酒 2008-08-17
上半年全國建築業總産值同比增24.4% 2008-08-05
首批“綠色建築設計評價標識”項目日前公布 200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