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央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關於金融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以嚴格商業性房地産信貸管理為名,要求各金融機構禁止向房地産開發企業發放專門用於繳交土地出讓價款的貸款,禁止向利用農村集體土地進行商業性房地産開發者發放任何形式的貸款,禁止向購買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住房的城鎮居民發放住房貸款。那麼,有專家認為,央行和銀監會&&此政策,意味着政府在當前經濟下行的形勢下,選擇保護銀行,犧牲房地産。(8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
對此,筆者以為不然。嚴格商業性房地産信貸管理,保護銀行的目的固然明顯,然而,卻也並非犧牲房地産。恰恰相反,這一舉措是要讓房地産回歸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保護”的意味同樣濃厚! 自上世紀90年代末央行&&《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松開房地産開發的“籠頭”,迄今整整10年時間,我國房地産業經歷了一個迅猛發展的階段;2004至2007年間,其擴張甚至可以用“瘋狂”來形容。至2007年“9 27房貸新政”發布前,我國房地産市場凸顯兩大問題:一是房地産價格與公眾購買力嚴重脫節,自住需求被嚴重擠出,各地有價無市局面開始形成;二是投機氣氛嚴重左右了市場,各地新建小區住宅空置率令人瞠目。一句話,自那時起,我國的房地産市場已經是一個嚴重病態的市場,我國的房地産業已經是一個嚴重病態的産業。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作為一個資金超級密集型的産業,房地産業的迅猛發展有金融之功,其進入嚴重病態當然也是金融所賜——過度的資金供應既使房地産業底氣十足,同時也必將帶來房地産業亢奮過度。有些人認為,房地産業之病態,是由於房産商們的過分貪婪所致,這顯然是一種不太客觀的認識。我們知道,最大限度地賺取利潤,是所有商人之本能。那麼,當各方面因素可以促使房産商們獲得超額利潤時,他憑什麼要放棄呢?所以要拯救我國房地産,要治房地産當前之病,嚴格房地産信貸管理,緊縮資金投放,也必是惟一良方! 只有當房地産貸款得到嚴格的管理,投機者才可能離開房地産領域;只有當房地産貸款得到嚴格的管理,房産商們才會承認以公眾購買力為基礎構成的正常市場需求。在此過程中,一些房地産企業的破産、甚至於一些炒房者的破産,都是必然的,正如人在治病時,一些不健康細胞要被殺死,健康細胞才得以存活。所以,銀行限貸,並非犧牲房地産之舉,相反,是對房地産健康發展的一種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