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一控財稅政策大有可為
    2008-07-31    作者:儲著勝    來源:證券時報

  中央政治局7月25日召開的會議明確提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我國宏觀調控的政策導向由此從“雙防”轉向為“一保一控”。“一保一控”除了需要正確運用金融政策外,財稅政策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目前我國有很多企業不同程度地面臨着成本上升、出口受阻和資金斷流等困難,其中長三角、珠三角甚至出現大批中小企業關門倒閉的現象。在國民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過程中,象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産能落後或過剩的企業被淘汰是很正常的。但現在遭遇困境的企業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因此,在實施從緊貨幣政策的背景條件下,如何幫助它們走出困境,不僅關乎這些企業自身的命運,而且也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狀況。
  一段時期以來,我國財稅收入出現了超常規增長,這就為我們通過財稅政策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打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從財政收入角度來看,支持企業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減稅。減稅可以把一部分應收歸國家所有的稅收資金留給企業,從而使企業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減稅對企業的支持作用是非常直接的。減稅當然不能“一刀切”,而應和國家的産業、出口、創新及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政策緊密地結合起來,只有那些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企業才能享受到減稅待遇。與減稅同時進行的還應有財政補貼,目前我國有些企業的産品價格因通脹問題而受到相關部門一定程度的限制,另外還有一些企業所生産的産品市場非常需要而供給又相對不足,為了促使這些企業積極進行生産,國家有必要按照一定標準,在一定時期內給予這些企業以財政補貼。我國財政支出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用於經濟建設。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部分資金在投向安排上也值得好好斟酌。從我國經濟發展趨向來看,國家必須在産業升級、新能源、新技術開發和應用等方面進行投資傾斜,投入更多的資金。
  在控制物價過快上漲方面,財稅政策同樣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我國物價的上升趨勢在一段時期內仍將會延續。這是因為目前我國有些産品的價格是通過行政手段人為進行控制的,而這種控制並不能持久;資源價格體制改革也勢在必行,一旦實施,必然會推動相關資源産品價格的上升;此外,當前通貨膨脹具有國際聯動性,非一國之力所能扭轉。物價上漲趨勢雖難以很快改變,但為了防止通脹對社會公眾特別是低收入居民的過度傷害,政府部門有必要採取各種措施,盡量使物價上漲的速度慢一些、幅度小一些,這方面財稅政策有其獨到的作用。對於政府限價的企業,政府部門可通過減免稅收或進行財政補貼的方式以彌補企業的利益損失,使其保持再生産的能力。若政府部門只限價而不給予相應的財稅支持,企業的生産就很可能難以為繼。供給一旦減少,産品價格上漲壓力就會進一步增大,限價所帶來的結果也許就成了價格的報復性上漲。這顯然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景象。
  至於那些社會非常需要而生産者由於生産成本高企而難以獲利甚至於虧損的産品,政府部門就更應通過財稅政策予以大力扶持。只有當生産者有利可圖時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和能力,生産出更多的産品以增加供給。也只有産品供給的增長速度趕上甚至超過需求的增長速度,産品的價格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得到控制。否則,即使動用行政手段進行限價,能維持的時間也非常有限。若説在實施“雙防”政策時貨幣政策唱了主角,那麼在“一保一控”的政策背景下,財稅政策就應和貨幣政策一起擔當起宏調的重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