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低價比全部免費更現實
    2008-07-30    王文琦    來源:廣州日報

    7月1日起,湖南省的一個縣級市——常寧市首開先河,在該市城區試行公交車全部免費。如今,該市公交的日載客量增加4.7倍。一個月來,關於免費公交是否行得通的爭論此起彼伏。

    公交該不該免費?能不能免費?常寧實踐不但向社會提出了這個問題,而且讓我們不得不考量,常寧模式究竟具有多大的普遍性?可否在其他城市給予推廣?
    城市離不開公交。公交是一種最基本的城市公共産品。一般而言,公共産品強調的是公益性、非營利性。在世界各國,普遍由政府主導通過政府採購、財政補貼、政策優惠等方式來為社會提供必要的公共産品與公共服務。當然也可以是公交。常寧試行免費公交,其政策取向無疑是值得肯定的。按照常寧有關領導的説法,公交免費,就是等於把公交企業從市場化運作的公交模式,轉變為政府統管營運,讓市民免費乘坐,相當於政府為市民全部購買了公交服務。
    應該説,在常寧這樣一個人口和城市規模都不大的縣級市,一時做到公交免費並不難,難的是長久堅持。即使常寧本地人,談到財政壓力也流露出一定程度的擔心。對於其他城市來講,常寧的模式具有多大的推廣意義,是不是可以直接拿來效仿?這恐怕還需認真研究、考量。
    前不久,江蘇的一位政協副主席也建議以“免費公交”應對城市擁堵。理論上的可行,未必就等於在實踐中行得通,在大城市中,免費公交的可行性有多少?有關專家指出,國際上沒有哪個城市可以做到公交完全免費的,因為政府財力不允許,而且目前城市公交資源也很有限。在中國城市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城市崛起和擴張的速度都較以往任何時候更快,在這樣的形勢下,城市公交建設的資金(尤其是軌道交通建設)已經相當緊張,更難以拿出財力來搞公交免費。
    其實,比較適合多數城市實際的方案是,繼續做好已經實施的部分免費——主要是老人免費,加大城市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通過加大政府補貼,盡可能地降低公交票價。對於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免費午餐”顯然不太現實,以低票價代替全免費,也許更加可行,政府財力只要負擔好70歲以上的老人(當然,根據各地財力可以自行規定)、中小學生等特殊群體以及低收入群體就可以了。經濟學理論和實際經驗證明,政府包打天下、包辦替代的模式,既不經濟,也不講效益,還可能造成資源浪費。相比較於全部免費,低票價的優勢是,仍然能夠發揮公交企業的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效率的實現。
    當然,在整個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領域,政府必須始終佔據主導地位。尤其是車票定價和票價調整這種關係百姓利益的事情。如果以低票價為原則,則政府當主動增加補貼、監督公交企業降低運營成本,當其發生變動時,主動提出新的低票價方案,及時讓利於民。比如去年北京推行的“低價公交”,就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對減少私家車出行,緩解北京交通擁堵狀況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於多數中國城市,“低票價”模式顯然更可為鑒。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