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方面入手保持經濟平穩增長
    2008-05-26    梁達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今年一季度我國整體經濟形勢要好於預期,這表明我國經濟已具有應對各種困難的強大動力與活力。儘管目前經濟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在增多,但影響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諸多有利因素並沒有消除。
    從影響經濟的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從偏快轉向過熱,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轉向明顯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二是影響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轉向全面通貨膨脹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
    三是人民幣快速升值。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已累計升值了約4.3%。對炒作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加深,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並將對我國出口行業和産品的生産和經營以及相應的就業狀況會産生不利影響。
    四是上證綜指在很短時間內從6100多點下跌到目前的3000多點,股市大起大落,加劇了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加劇了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性,並為國際熱錢進出提供了機會,這是非常不利於整體經濟平穩發展的。
    五是房地産價格面臨繼續上漲壓力。今年一季度,我國房地産投資繼續增長及房價繼續上漲。股市低迷,有可能會導致資金涌向房市,引發房價繼續攀升,增加了房地産市場的不確定性。
    六是外部需求繼續下滑的可能性在增大。一方面,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仍未充分顯露出來,外部需求有可能進一步收縮;另一方面,受出口環節政策調整影響,有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外需減弱壓力。
    面對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所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我們要做好兩手準備,既要防止經濟增速回落過猛,也要防止增速反彈和價格持續上漲。但從目前來看,防止價格持續上漲仍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要實現這一目標,首要的問題是要積極強化我國經濟內在動力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擴大內需來抵禦外需減弱壓力,而擴大內需也將是未來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是努力穩定“一率兩市”。要把穩定匯率、股市和房市,遏制熱錢炒作和防止成本推動型物價過快上漲,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要妥善運用宏觀調控手段,目前最重要的是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重振居民的投資信心,保護投資者利益,使股市真正成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
    二是讓消費真正成為經濟的第一內在動力。在今後一個時期,宏觀調控的重點應放在鞏固來之不易的消費上漲勢頭上,要注意維護消費者特別是低收入基層的利益,強化收入預期和弱化支出預期,確定靈活的價格機制,給消費者創造敢於消費、願意消費和可持續消費的良好環境。
    目前,擴大內需已成為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性問題,但要保持消費持續快速增長,必須採取措施,從根本上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具體説,在政策調控上應關注以下幾方面:
    首先,要提升消費能力,就是要把“富民優先”的理念直接體現到提高居民的貨幣收入上,繼續想方設法大力增加居民收入,增強低收入居民的購買力和抗風險力。
    其次,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時,要優先考慮低收入群體。我們應考慮建立對低收入階層補貼的長效保障機制,把補貼制度長期化、規範化。這是在擴大消費,創建和諧社會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再次,增加農民收入、加大擴大農村消費力度。對此,我們不僅要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而且還要拓展農村的消費力度。尤其是要將適合於農村消費的産品送到農村,以此來有效地刺激和擴大農民的潛在消費慾望,並提升農民的即時消費水平。
    三是進一步發揮進口的積極作用。首先,要靈活運用貿易政策引導進口。要進一步&&新的鼓勵措施,特別是對先進適用技術、設備、儀器、材料的進口。大力引進應當作為今後相當長時期的重點,大力推動進口增長。
    同時,要加強引導重要的、技術含量高的設備進口,加快促進我國産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提高經濟效益,加速經濟增長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在消費品的進口方面,要擴大國內食品等農副産品等進口,緩解國內的供求矛盾,降低通脹壓力;適當擴大名牌家電、服飾、工藝品等高檔消費品進口,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另外,還要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健全重要資源的進口機制,盡快制定和實施石油、鐵礦砂以及糧食等重要資源的進口戰略,建立石油和其他戰略物資的儲備體系,努力開闢穩定、順暢、安全的多種進口渠道。適時擴大原油進口,充實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對能源和資源類産品,要實行多元化戰略,並加強進口的協調和管理,避免能源和資源進口風險,確保能源和資源進口的安全和穩定。
    其次,要積極開拓高技術産品進口,增加高科技含量進口商品的比重。既要努力突破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高技術出口的管制和限制,實現高技術産品進口的多樣化,適當降低這類産品的進口關稅,又要大力推動和鼓勵國內企業和産業的自主創新,逐步實現高技術産品的進口替代。
    再次,嚴密監控國際能源市場和原材料市場動向。對能源進口和原材料進口,要實行多元化,以分散風險。必須穩定海外資源的供給,建立戰略性物資的儲備制度。改善進口管理的決策機制,克服世界市場高價時進口、世界市場低價時出口的“怪圈”。
    同時,要提高中國在關鍵産品上的定價權,加強和能源出口國、原材料出口國的合作,設法簽訂長期的供應合同,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討價還價能力,實現國內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相關稿件
經濟平穩健康就是支持救災 2008-05-15
我們應該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2008-04-23
創業板將支持中國經濟平穩發展 2008-03-26
謝伏瞻:2007年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2008-01-29
經濟平穩增長格局會有根本性改變嗎? 200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