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5-07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最近一段時間,國際糧價大幅上漲,小麥、玉米、大豆和植物油都處於歷史高位。我國則由於糧食基本自給自足,幾乎沒有受到全球糧價劇烈震蕩的影響,但糧食供需的“緊平衡”狀態長期內將不會改變,發展糧食生産依然是重大任務。 在我國,“三農”工作被列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糧食生産、確保糧食安全始終給予高度重視,近年來農業基礎性地位方面的政策明確,各級政府落實到位,使我國在糧食生産、流通和進出口等各個環節,均具備了應對國際糧價震蕩、保障國內糧食供給、保持糧價基本穩定的條件。正如溫家寶總理最近在河北考察時指出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人完全有能力養活自己。 但是,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始終是需要全社會高度重視的根本問題。糧食生産是一種資源依賴性很強的産業,我國耕地、水資源數量有限,資源負荷較重,能夠實現糧食基本自給已經十分不容易。13億人口的大國,吃飯問題只能主要靠自己解決,國際市場資源可以為我所用,但不能依賴。這次國際糧價劇烈震蕩,各國紛紛控制糧食出口,證明我國在糧食安全問題上長期堅持的這一觀點是完全正確的。 無論是國內糧食生産資源的緊張狀況,還是近期國際糧價震蕩現象,都表明我國糧食供需的“緊平衡”狀態長期內不會改變。在這種“緊平衡”狀態下確保“手中有糧”,最重要的是加強農業發展和糧食生産,進一步重視節約用糧,節約土地等糧食生産資源。 當前,全國各地小麥長勢不錯,如果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預計今年糧食生産仍會獲得豐收。但是,由於石油等原材料價格上漲,農資價格上漲,種糧成本在持續升高。儘管國家已經安排了兩批農資綜合直補,基本上可以化解農資漲價的不利影響,但國際市場上大豆、油料價格波動對國內影響較大,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將持續存在。對此,各級政府要有清醒的認識,千方百計做好糧食生産和市場保障工作。 確保“緊平衡”狀態下的“手裏有糧”還需要認識到,市場糧價並不是越低越好。目前我國小麥、稻穀等主要口糧品種價格已經大大低於國際水平,與快速增加的農業生産成本相比仍然偏低,農民種糧比較收益仍然不高。既要保護消費者利益,也要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這是保持我國糧食産量穩定提高的根本所在。統籌兼顧兩方面利益,是對各級政府行政能力的一種考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