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大程度上是出口導向型經濟
    2008-05-05    傅勇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中國失去出口,經濟將會怎樣呢?這不僅僅是一個智力游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長21.4%,這是近三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以美元計價的貿易順差同比下降10.6%,這是四年來的首次下降,由於人民幣升值加快,以人民幣計價的貿易順差同比降幅高達17.7%。
    出口數據的低位徘徊在今年全年很可能難有根本改觀。的確,眾多跡象顯示,美國經濟已經開始陷入衰退。這對於“中國製造”意味着什麼?答案或許是現成的。
    如果説股權分置改革後,中國股市已經可以(至少部分地)看作中國經濟基本面之晴雨表的話,股市的劇烈調整則部分印證了出口下降所造成的深遠影響,即經濟增速的明顯回落,以及由此導致的出口企業財務利潤的大幅縮水。
    出口是中國經濟起飛最主要的引擎,這是主流文獻的基本結論。如今,出口占GDP的比重接近40%,貿易依存度(進出口之和與GDP之比)接近70%。這兩個數字遠遠高於美國、日本(被認為是出口導向的)等大國,以及大多數規模較小的經濟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比較優勢的發揮很好地解釋了出口規模的膨脹,中國擁有規模龐大、價格低廉的勞動力資源,並且,中國的人口結構也處於一個良好狀態,人口紅利效應顯著。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學者強調了中國市場體制背後是強勢政府,並且認為比較優勢戰略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經典的發展經濟學幾十年前就強調,政府有意地實現進口替代和出口替代能夠引導後進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
    最近,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德里克(Rodrik)指出,對一國經濟增長來説,重要的是出口什麼,而不是出口多少。他認為,出口部門之所以對中國至關重要,不是因為中國出口規模的龐大,而在於出口産品的“質”的特徵。顯然,如果中國按照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進行生産,那麼中國集中生産和出口的將是勞動密集型産品,然而,有證據顯示,目前中國出口産品的技術含量要比人們一般認為的高得多。中國的生産和出口模式與其收入所處水平不相對應,也偏離了比較優勢的內涵。如果出口部門較高的利潤吸引着更多企業跟進,經濟資源就會從生産率較低的部門轉移到生産率較高的部門。這種由不同部門間的生産率差異及結構調整引發的經濟增長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源。
    在考量這些觀點時,不由得讓人想起日本經濟産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關志雄先生六年前的文章。關先生曾在《亞洲時報》上撰文發問,為什麼日本不害怕中國製造?他的答案是因為中國製造的産品中大量包含了國外企業的産品,“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實際上是“Made by China(由中國製造)”。中國出口的産品包含很多諸如“日本製造”、“美國製造”、“德國製造”的外國投入品,這些進口的零部件並不構成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實際上,每出口100萬美元的産品,就需要進口50萬美元的中間材料;而且,越是高科技産品,這種進口成分的比重就越高。
    這代表了研判出口對中國經濟重要性的另一種視角。的確,因為中國的出口部門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加工業基礎之上的,這意味着出口實際上對中國的GDP貢獻並不大。按生産法的GDP核算原理,GDP是一個附加值的概念,並不包括中間投入品,無論這種投入品是來自國內還是國外。這也就是為什麼瑞銀的經濟學家安德森不認為中國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原因。用他的話説,所謂“脫鉤”與否的爭論其實是多餘的,因為中國經濟從未與美國真正挂鉤。如果是這樣,那麼出口的下降並不意味着中國經濟的災難。
    出口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看問題的視角。如果從宏觀經濟景氣周期來看,出口下降可能並不會對當前的經濟增長構成重大挑戰,因為出口商品中的增加值所佔GDP的比重的確不算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即便出口在今年真的超預期大幅下降,中國GDP增長率也會維持在令人滿意的10%左右。這個速度超過了今年政府公布的經濟增長目標(8%)兩個百分點,而在去年有過熱傾向的11.9%的基礎上有所回落。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假設了“其他條件不變”,也就是説,假定出口下降不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的其他引擎。這是個在長期裏難以成立的苛刻假設。如果從長期經濟增長來看,出口的長期萎靡必將會拖累消費、投資等其他部門的增長,並會嚴重阻礙中國的技術進步。
    熱門美劇《尋人密探》中有一個理論:要了解一個失蹤的人會去向何方,就要先了解他過去都經歷過什麼。中國過去的經歷告訴我們什麼呢?首先,在2000-2001年的高科技泡沫之後,中國出口大幅下降,但經濟增長保持了良好的勢頭。其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同對外開放和出口部門的壯大密不可分,我們的經濟成就是不可能在一個封閉環境中取得的。
    經濟學家似乎特別在意長短有度。198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德布魯曾説過,經濟學論文應該像女人的裙子一樣,短要短到令人感到刺激;長要長到讓人感到裏面有些實質內容。寫論文如此,做研究看問題同樣如此。我們或許可以承受出口一兩年的萎縮,但更長時間的萎縮則是災難性的。幸運的是,即便美國經濟呈現U型反轉,也不會拖累中國出口太久的時間。
    作者認為,出口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看問題的視角。目前,中國出口的下降可能並不會對當前的經濟增長構成重大挑戰。比如,在2000-2001年的高科技泡沫之後,中國出口大幅下降,但經濟增長保持了良好的勢頭,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同出口企業的壯大密不可分的。
    中國應該可以承受一兩年的出口萎縮,更長時間的萎縮則可能是災難性的。但幸運的是,即便美國經濟呈現U型反轉,也不會拖累中國出口太久的時間。
  相關稿件
[文摘•部委信息]第103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閉幕 2008-05-05
一季度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形勢呈四大特點 2008-05-05
我國醫保産品進出口並未受到政策面的影響 2008-04-30
天保口岸對越南出口電力突破13億千瓦時 2008-04-29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鋁生産、消費和出口大國 200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