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4-25 作者:關力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現代企業管理方法有一種叫做願景激勵。何為願景?願景就是公司在開始實現目標之前,必須有的一個理想圖像,就像傘的表徵意義。 企業在困難的時候確實需要一把“傘”,給大家以激勵,樹立信心,産生應有的凝聚力,使大家風雨同舟,戰勝困難。企業不可沒有願景,但是如果只是在願景上做文章,不肯在落實上下工夫,那就是一相情願。有的管理者以願景虛張聲勢,好大喜功,把願景變成“吹牛”,那就是自欺欺人。在規範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可以為自己打造任何“規格”的願景。即使一個貧苦山區的企業真的打出“宇宙香煙”的牌號之類,沒有人會懲治其“僭越”,也沒有人去指責其“僭取”。但是,願景和傘一樣,不僅要好看,而且要適用。管理者應當根據客觀實際打造自己的願景之“傘”,不可貪大求洋,好高騖遠。 願景的打造應當努力體現企業的個性。隨着技術的發展和需求的多樣化,如今傘的式樣日益增多,材質各異,不僅有紙傘、布傘、尼龍傘,還有折疊傘、自動傘等等。能工巧匠的智慧加上設計師的色彩搭配,可以使傘成為千姿百態的工藝品,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企業願景的打造也應當與傘的製作一樣,可以量身定做,體現出自己的特色,不可言必稱希臘,東施效顰。比如,別的企業倡導“狼”文化,自己也要打造“狼”的團隊;別人兼併成功,自己也要建立集團化的願景。如果跟着時髦換“包裝”,別人也就不會再相信你有靠得住的願景。明明自己只是在運營渠道上有些優勢,卻要以資本玩家為願景;自己只在銷售環節上有銷售點連鎖的基礎,卻要建立産供銷一條龍的願景。這就是舍本逐末,就會失去自己賴以立足的優勢。 從傘的實用價值看,並非做得越大越好,撐得越高越好。只有合適的願景才容易為企業相關利益主體接受。將企業做大做強是每一個企業的夢想,但是在如何做大做強的問題上建立自己的願景,就不必再沿襲大而全的路子,在專業型的願景裏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同樣是大有市場的。建立實施藍海的願景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是藍海戰略的願景不一定就是大藍海,小藍海同樣充滿誘惑力。一些中小企業受到資源等條件的限制,或許進入不了行業的前三名,完全可以在某一個行業的細分中進入數一數二的理想境界;如果難以在大環境中跳出紅海,建立起小藍海戰略的願景同樣可以為自己留下一片“綠蔭”。 願景的“庇護”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但是不可用它代替現實的努力。願景激勵雖然能夠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但是這不等於“渴”的問題的現實解決,不同於現實利益的兌現,只是為“渴”的問題的現實解決贏得了時間。如果不能利用這寶貴的時機採取現實的行動,人們就經不起現實的消耗。這如同傘的利用,它是為人們的生産生活和社會活動的奔走服務的,但是不能代替這種奔走。如果在傘的“庇護”下睡大覺,隨着風向的變化和太陽的移動,這種“庇護”作用就會喪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