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轉型:企業該如何出招
    2008-03-21    作者:誥酷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戰略轉型路徑最核心的就是變革管理,而變革管理最核心的是一個力求變革的公司從現在到未來,怎樣找到走向“羅馬”的路。

戰略無優劣 關鍵看執行

  戰略是什麼?管理大師明茨伯格説過,戰略的定義有上百個,但基本都是“瞎子摸象”,摸到尾巴説戰略是繩子,摸到大腿就説是柱子。儘管如此,筆者以為,戰略執行上會有很多共同點,對戰略的理解可以千差萬別,對戰略的執行容易取得共識。可以説,戰略的執行是一個企業優秀與否的標誌。
  戰略沒有好壞之分,要成為最大、最優秀的公司,關鍵在於戰略執行。戰略執行最重要的是什麼?當一個公司今年的資産是一個億,希望10年以後還是一個億,這種公司不需要戰略轉型。另外還有一種,如果老闆可以事無巨細地管理企業的所有事情,這種公司也不需要戰略轉型,戰略轉型是由團隊來實現管理目標的時候才需要。
  一個企業戰略轉型有兩件事情要做:第一個,一個公司的資産要從四個億發展到400億,最關鍵的就是管控模式的轉變,集團管什麼,集團怎麼管下屬企業,下屬企業管什麼,如何衡量與跟蹤下屬企業;第二個,企業商業模式的轉變,不斷滿足客戶的需求。

變革管理:企業轉型的核心

  管理只有永恒的問題,沒有終極的答案。
  100年前,泰勒面臨的是機器,人要圍繞機器轉。隨着社會的發展,需要面對外界供應商、客戶等眾多的資源,這時候組織模式才能解決企業的問題,組織的問題也就成了五六十年代最重要的課題。現在,“人”成為了企業解決問題最重要的資源,各種各樣與人相關的,調動人員積極性的議題和學説成為焦點和熱點。其實,所有這些歸結下來只有兩個:如何應對更為挑剔的客戶和如何更有效地調動企業的資源。
  如何更為有效地調動企業的資源,講的是管控模式的問題。如何應對更為挑剔的客戶,講的是商業模式的問題。戰略轉型必須跟企業最核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一起。對一個企業管理者來説,變化是客觀存在,重要的是如何控制這個變化,控制變化才是企業管理者最重要的一個課題。所以,從企業管理來説,戰略轉型就是為了控制變化,而變革管理的核心也是控制變化。
  如何使變革有方向?目標明確肯定就有方向,但還需要有策略。如果強調營業額要達到400億,這不能説有方向,同時能説出企業今年的目標明年的設想,變革才算有了方向。

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

  國內一個做出版發行的公司,在研究日本出版發行行業成功模式的時候,發現出版社和終端門店之間有一個最大的中間企業,叫大中盤——整個出版發行價值鏈中的老大。目前,國內還沒有哪個企業敢説自己是大中盤。大中盤主要是把上游和下游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最後為上游出版提供依據,為下游的銷售做好服務。圖書發行行業最讓人擔心的就是退貨問題,大中盤如果能將30%的退貨率降到20%,獲得的利潤將是巨大的。
  總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要以問題為導向,建立一個適應市場需求的模式。企業的問題是什麼?就是戰略目標如何落實,即如何利用管控模式和商業模式實現戰略目標。
  從管控模式來説,各企業管控模式的核心點不同,那麼所關注的問題也就不同。管控模式最重要就是在整體協同基礎上實現規模交易,在協同的基礎上實現戰略目標,歸結起來就是由三大平台實現管控模式:第一,集團的管控平台;第二,四大事業部業務組織模式;第三,三大支持平衡採購物流信息。管控模式中核心點是績效管理,因為,管控模式要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而戰略只有是可衡量的,才是可管理的,所以績效管理就是為了使戰略變得可管理,可衡量。
  從商業模式來説,要以價值鏈來分析整個生意。一個企業不可能佔領整個市場,要努力尋找和選擇屬於自己的“戰場”,同時這個“戰場”必須要匹配企業的能力,否則,雖然這個市場很有吸引力,投入也只能打水漂。最後,要回答消費者為什麼選擇我們,告訴消費者這個價值是我們提供的,這就是宣傳價值。整個商業模式的分析思路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具體而清晰的市場需求。 
  一個企業從現在到未來,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優秀的企業,看不到幾條路,先走過去再説,而優秀的企業都是按計劃取得成功的企業。什麼是按計劃取得成功?一個企業增長50%也許很容易,但是要按計劃取得成功,每年增長30%,資源管理才不會失控。戰略轉型路徑最核心就是變革管理,而變革管理最核心的就是一個力求變革的公司從現在到未來,怎樣找到自己走向“羅馬”的路,這是戰略轉型的最根本的價值。

  相關稿件
補上家族制中小企業管理“短板” 2008-02-15
企業管理系統信息化流派之爭 2008-01-11
辦公室政治:企業管理經典丟失的內容 2008-01-11
第十四屆國家級企業管理創新成果6日發布 2008-01-07
對家族企業管理的思考 200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