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産品零收益率説明了什麼?
    2008-02-25        來源:上海證券報

  我國目前資本市場上可供交易的品种太少,只有股票作為主要投資對象,沒有自己的備兌權證市場;不開放國內投資銀行集合理財産品投向A股市場以外的機會,銀行無法推出更具有創造力和吸引力的理財産品,難為銀行去做“無米之炊”。而發展理財産品,也不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本前途。
  就如同偵探小説愛好者喜歡看《陽光下的罪惡》之類的推理片一樣,我喜歡研究銀行新推出的理財産品,分析其背後的頭寸構成是件快樂的事情。所以,稍早時候浦發銀行理財産品“匯理財2006年第九期F2計劃”收益率為零、近日深發展“聚財寶飛躍計劃2007年1號股票籃子挂鉤型理財産品”也遭遇零收益的報道,不能不引起我的高度關注。
  此前,我對中國銀行的理財産品“日進鬥金”很感興趣,它把黃金價格約定在一個範圍之內,計算其有效計息天數。我還設計過一個理財産品:“付息儲金”,向那些把紙黃金存於銀行的客戶提供低於活期存款利息的利率,使黃金不僅可以保值還可以生息,其主要原理是捕獲美元波動率和黃金波動率之間的率差。
  看報道,浦發銀行的理財産品大致情況是這樣的:選擇H股市場上4個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中國石化,中銀香港,招商銀行,中國移動,計算其各自在一年內的漲跌幅度,然後套用公式:16%-(最高漲幅-最低漲幅),如果括號內的數值大於16%,購買該理財産品的客戶就獲得零收益;如果括號內的值為零,那麼客戶就可以獲得最高收益率16%。其結果是:這四個股票中的漲幅最高的招商銀行年漲幅約為90%,遠遠高於漲幅最低的中銀香港年漲幅,導致括號內的值大於16%,客戶收益為零。
  任何一個理財産品都要確保銀行本身無風險,同時又使得客戶相信自己有利可圖。我猜測,浦發銀行構建這個理財産品的大致方法可能是這樣的:將大部分委託理財的資金用於購買國債,確保到期本息的安全;然後將一小部分的資金委託海外投行進行一系列複雜的操作。具體而言,主要有兩個部分:以上這四個公司都有備兌權證的交易,投行的主要工作就是把表現股價漲跌的波動率轉化成為理財産品的收益。我估計浦發雇傭的海外投行沒有購買這四個股票的期權,而是進行了更複雜的交易。任何時刻,一個股票的期權都隱含着此時此刻市場認為該股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波動範圍,這就是期權交易中的隱含波動率(ImpliedVolatility);但是,該股票未來的實際走勢卻未必如當初人們所預期的那樣,有可能出現超出隱含波動率所描述範圍的波動,這就會出現期末的實際波動率(RealizedVolatiltiy)大於期初的隱含波動率的情況。
  浦發當初設計産品時,這四個股票期權各自的隱含波動率之間的差額想必是在16%以內的,而最終股價卻遠遠超過了這個範圍。浦發的海外投行夥伴可能是做空了波動率的率差,他們希望四個股票出現同比例同方向的漲跌幅度。具體做法可以是:同時持有“實際波動率”的空頭和“隱含波動率”的多頭,由此來捕捉這兩個波動率之間的率差。遺憾的是,他們頭寸正好放反了,如果他們同時持有的是“實際波動率”的多頭和“隱含波動率”的空頭,就可能給浦發銀行的客戶帶來高額收益,當然,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産品本身也需要重新設計。需要説明的是,以上産品剖析的內容完全是我根據所做的主觀推論。
  浦發、深發展銀行的問題不是孤立的,各外資行的理財産品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我的一個朋友用港幣買了某外資行的理財産品,結果不僅收益率為零,還錯過了滬深股市的大牛市,更令他惱怒的是:在這段時間裏,人民幣兌港幣升值了,他的實際財富已縮水。
  無論是浦發銀行、深圳發展銀行,還是外資銀行的零售産品部門,他們其實都是在為海外投行的衍生品銷售交易部門打工,他們通過類似浦發銀行這樣的國內合作夥伴集合了更多的理財資金的委託之後,就可以參與更多的衍生品交易,並從中賺取更多交易佣金,此外,做市商的大額報價和浦發等國內銀行的結算價之間也可能存在價差,從而有可能為海外投行提供更多利潤。
  現在市場上的大多數理財産品,就是把某個標的物的波動率轉化成為理財産品的利率,各個銀行都在普遍應用這樣的思路。我認為我國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不需要這樣花哨的理財産品,我一直主張政府盡快開放由國內投資銀行主導的“結構性融資”産品,這樣就可以解決資本市場上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的難題,發展理財産品,並不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本前途。
  許多國內的商業銀行將理財産品作為發展中間業務的方向,我認為這是無奈的。我們不太可能構建一個符合保本無風險前提的,收益率大幅度超過同期國債波動率(可能略高於同期國債利率)的理財産品,這本身違背了金融市場的規律。我們能夠做的産品其實非常少,而且主要交易標的物都由外國銀行作為做市商。我們不得不與他們合作推出這些産品,就只能在産品推廣的文字上下功夫,將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提高,在浦發的這款産品中,16%這個數字就起到了這個作用,總會有些投資人抱着僥倖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夠獲得16%的收益。
  我國的資本市場上,因為只有股票作為主要投資對象,銀行無法推出更具有創造力和吸引力的理財産品,而只能和境外投行聯手,推出一些與海外市場衍生品相關的理財産品。我認為這個責任並不在國內的銀行。我國目前資本市場上可供交易的品种太少,難為銀行去做“無米之炊”。在此,我要借本欄大聲呼籲:我們應該盡快建立自己的備兌權證市場;開放國內投資銀行集合理財産品投向A股市場以外的機會;全力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

  相關稿件
廣東發展銀行推出“薪加薪6號”理財計劃 2008-02-25
華夏銀行“慧盈”個人理財系列再推新品 2008-02-25
渣打銀行:代客境外理財再推基金係産品 2008-02-25
欲延續火暴行情 銀行改良“打新”理財産品 2008-02-25
港人愛投資 帶旺理財業 200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