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1-21 作者:趙元元 來源:東方早報 |
|
|
在資金密集的房地産行業,由於過度擴張和管理不善而陷入困境的企業並不少見。幾年前天津順馳到處跑馬圈地,號稱銷售過百億元,要在三年之內超越萬科,其野心遠在中天置業和創輝租售之上。不過順馳折戟,只是給業內提了個醒,現在中天和創輝出事,卻儼然是給萬眾矚目的樓市“拐點”作注。在一片喧囂的房地産語境裏,又為輿論提供了一個可以盡情發揮的想象空間。 其實中天和創輝在經營上,本來存在盲目追求短期利潤、過於追求規模效應的弊端,房地産中介又是一個依附性較強的行業,自我調節能力不足。中國的二手房市場也一直不成氣候,總是跟着一手房行情跑。現在貨幣政策從緊,銀行銀根收縮,資金鏈緊張的開發商首先感到壓力,加上年底都要回收資金,所以就有部分樓盤的價格下調。二手房市場一趨冷,這些借錢生錢的中介就叫苦。 不過二手房市場的周期性震動,主要取決於購房者的心理預期,對大盤的整體走勢並無直接影響。如果觀望者發現千呼萬喚的樓市“拐點”未能如期出現,該買房子的還是得買,買不起新房的還是得買二手房。每次有新的調控政策&&,買賣雙方都會有一段時期的博弈,只不過每次都是買方先沉不住氣。 從長期來看,一個成熟的二手房市場是有利於整體房價穩定的。由於土地市場是鐵板一塊,商品房市場始終無法形成合理的市場區隔,住房保障體系儘管承諾範圍大,實際供應效率還是偏低,所以絕大多數的購房者,還得揣摩開發商的臉色,起早貪黑地去排隊。在這個狹隘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承認,二手房市場有利於需求分流,不管新房舊房,總得讓人有房。 無論救世主一般的樓市“拐點”是否會降臨,二手房市場作為一個重要的再流動渠道,都應該被予以更多的重視。隨着民間財富的日益增加,投資(機)需求只會越來越大,與其圍追堵截,不如積極疏導。如果宏觀調控無法有效區分自主性需求與投資(機)性需求,單方面增加房屋的持有成本和流通成本,結果恐怕只會適得其反。從整個市場的結構來看,倒掉幾個中介商甚至倒掉幾個開發商,並不值得憤怒的房奴和想做房奴而不得的人們幸災樂禍。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房市,怎麼會有一個正常的房價?哪一天我們連二手房都買不起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