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少説點“我”
    2008-01-04    作者:王建國    來源:經濟參考報
  年底,在一些會議間隙閒談時,聽到某些經營比較成功的企業老總在與人交流説:年終我打算給單位的員工發這個數。説着,還頗為得意地翹出幾個手指。話的內容可能有些誇張,但“鑼鼓聽音”,這些企業老總分明是在向人明確&&:別看企業改制,設立了這樣那樣的監督機構,其實,都是“聾子的耳朵,擺設”;在企業裏,還是我説了算!
  由於工作關係,近些時筆者常在一些企業裏走動,也時常聽到人們發的牢騷:瞧他那得意忘形的樣子,像個救世主!他也不好好地稱一稱自己有多重,想一想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企業能有今天適銷對路的産品和好效益嗎?
  從這些逆耳的肺腑之言中,筆者至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那些嘴巴不離“我”的老總和員工之間的確存在一道鴻溝,如不及時加以修復和彌補,這條鴻溝將會使員工離心離德,到那時,企業還會有什麼希望。
  的確,老總在企業身居要職,作為法人,應該對企業的一切負全責。不過,這個全責不僅僅是企業的經營和效益,而且還有所有員工的利益。如果淡化了後者和後者的利益,凡事總是“我”字當頭,惟我獨尊,那麼可以肯定,這個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老總眼下即使幹得不錯,那也是兔子尾巴長久不了。因為,他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決策基礎。也就是説,即使你有再好的經營理念、前景十分看好的産品,沒有人保質保量地生産出來,那麼,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是空的。
  其實説到底,任何一個企業除了老總承擔責任外,其他員工同樣也承擔着責任。換位思考就會發現,員工肩上的責任並不比老總肩上的輕。這就是全民意識。
  也許,因為我國封建社會延續的時間長,有些老總的頭腦裏或多或少還存有一些專制思想的殘余。這些人一旦權力到手,便以“我”為核心,建立一個聽己話、謀私利的小朝廷,凡事考量以此為準,置廣大員工的利益於腦後,把自己應盡的義務忘得一乾二淨。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和事業心,同時也多少損害了政府形象。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説,老總是政府在企業的代言人。
  少説點“我”,多説些“我們”吧。從“我”到“我們”的轉變,也是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轉變。如果完成了這一轉變,你就會發現,現代企業的分工日趨合理,更需要密切的合作,英雄創造歷史的時代過去了。雖然,這種轉變讓有些老總感到痛苦,但是,在其位就得謀其政。這個政就是企業的最高利益,而不是什麼私利。如果做不到,那就不如讓位,免得到頭來一害企業,二害員工,三害自己。
  相關稿件
[論語]換個想法,也許會有奇蹟 2007-12-21
[論語]“鷸蚌相爭”新解 2007-12-14
[論語]民族的與世界的 2007-12-07
[論語]為知名而“致命” 2007-11-30
新版論語:關懷的力量 200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