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基金巨虧百億説明什麼
    2007-12-03    皮海洲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最新一期的QDII基金凈值於日前出爐,結果也如投資者所預料,QDII基金的虧損進一步擴大。截至11月23日,四隻出海投資的基金QDII,有三隻基金凈值跌破0.9元。其中,華夏全球凈值為0.870元、上投亞太凈值為0.857元、嘉實海外凈值為0.854元,只有南方全球的凈值還在0.9元上方掙扎,為0.911元。四隻QDII基金的損失超過百億元。 
    不論是華夏基金,還是上投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在國內股市裏都是“大腕級”的基金公司。也正因為這些基金在國內市場上表現優秀,所以管理層率先批准了這四家基金公司的QDII資格,並首批發行了QDII基金。然而,四隻高調亮相的基金QDII卻在海外投資的過程中全部遭遇滑鐵轤的命運。
    筆者對基金QDII今日之巨虧並不感到意外。畢竟海外市場對於國內的基金公司來説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市場。對於這樣一個市場,QDII基金進入後,還存在着一個摸索與適應的過程,難免會“嗆水”,甚至為此交付足夠的“學費”,這都是很正常的。
    更重要的是,國內的投資基金基本上都是一些溫室裏培養出來的花朵,並不曾經歷過風吹雨打。像這樣一些溫室的花朵拿到海外市場的大風大浪裏去,當然就難逃被蹂躪的命運。雖然投資基金在我國成立也有近十年的時間了,但在這十年的時間裏,我們的投資基金都是沐浴着政策的陽光、吸吮着政策的乳汁長大的。
    比如,在基金管理費的提取上,十年如一日,實行的是旱澇保收的“鐵飯碗”政策,允許基金公司每年按固定的管理費率提取管理費,以致目前基金公司每年提取的基金管理費達到數百億元之巨。
    又如管理層制定的新股發行政策,給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巨大的關照。不僅通過網下配售向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進行利益輸送,而且在網上發行的過程中實行資金申購,充分發揮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資金量大的優勢,使新股發行為機構投資者所壟斷,投資基金也因此而獲得大量的無風險收益。
    再如基金投資過程中的高賣低買也常常有管理層的“窗口指導”。股市風險大時,管理層會限制投資基金買進股票,甚至只準賣而不準買;而股市低迷時,管理層不僅會召集基金公司一起開會,商討救市之策,而且還指導投資基金必須買進股票,以維持股市穩定。
    而且,現行的基金制度也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由於基金管理費的提取不與基金的效益挂鉤,所以,基金賺多賺少,或虧多虧少,都與基金公司沒有太多直接的利害關係,這就使基金經理們沒有多少責任感,缺少對基金持有人負責的精神。更何況,現行的基金制度要求股票型基金成立之後的六個月內使用至少60%的基金資産購買股票,而大多數的投資基金為了及早能夠提取管理費往往在3個月內甚至一個月內就完成建倉。如此一來,QDII出海後,不論行情是好是壞,也不論股價是高是低,就大把大把地開始建倉,而一旦遭遇當前這種全球性股票大跌的情況,QDII基金自然就難逃巨虧的命運了。

  相關稿件